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瑪拉沁夫(蒙古族)。發表于1980年7月12日《人民日報》。收入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瑪拉沁夫小說選》,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通過主人公瑪拉哈由人到“神”又由“神”到人的命運,明白地告訴人們:人世間原本是沒有神的,神不過是人們創造的膜拜對象。“我”的小伙伴瑪拉哈既俊氣又聰明。鬧饑荒的那年,一天晚上,小瑪拉哈領著“我”一起去擼榆錢兒。二人借著老花牛的掩護,躲過了崗哨,爬上了神樹。夏日的一天,小瑪拉哈又邀“我”去河里摸魚,二人在河中盡情嬉戲、玩耍。第二天中午,“我”的小伙伴卻突然被選中為活佛了。于是,從當天起,瑪拉哈便成了“神”,要接受全村人的朝拜。在“我”和媽媽去朝拜的時候,瑪拉哈依然沒有失去童年的頑皮,直朝“我”扮鬼臉,完全沒有“佛態”。瑪拉哈帶著痛苦離別親人去寺院就位三年以后,“我”已上了洋學堂,瑪拉哈卻又要回家鄉接受朝拜了。現在的瑪拉哈臉上毫無表情,眼神疲憊而麻木,見了伙伴也只是眼珠動了一下。一個天真活潑的兒童,竟變成了如此淡漠、麻木的“神”。五年后,瑪拉哈已活像廟里的泥胎塑像,對同伴“我”的喊聲沒有絲毫反應,他似乎已完全成神了,連“我”也不由自主地對活佛瑪拉哈連連磕頭。幾十年過去了,瑪拉哈突然又出現在“我”的房里,而媽媽依然把他當成活佛。原來解放以后,瑪拉哈四處行醫,出版了藥典,成了瑪拉哈大夫,由“神”又變成了人。整篇小說語言流暢,結構自如,無斧鑿痕跡。
上一篇:張學軍《活人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韓道方《活動變人形》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