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學軍
中篇小說。作者陳登科。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7月初版。收入文藝建設叢書。小說以解放戰爭時期蘇北敵后斗爭中的一個真實故事為基礎,描寫了薛陸氏一家救護解放軍戰士的事跡。小說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還鄉團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熱情歌頌了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對解放軍的真摯熱愛,表現了“軍民一體骨肉相聯”的血肉關系。1946年冬,解放軍某部在與敵人的激戰中,戰士劉根生負傷掉隊,兇惡的敵人發現了他,并逼迫薛陸氏挖土活埋受了重傷的劉根生。薛陸氏以垂危的親生女兒七月子換取了被活埋的劉根生,把他抬回家去,看傷治病。劉根生男扮女裝,冒名頂替七月子,與地方黨組織取得了聯系,組織新河集的人民群眾進行頑強的斗爭。他們堅持了十五個月的斗爭,當1948年3月解放軍打過來時,劉根生奮不顧身地炸掉敵人的大碉堡,迎來了解放。小說寫出了在國民黨反動軍隊和地主還鄉團的壓榨下,新河集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和他們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心。作者與書中的主要人物有過生死與共的共同斗爭經歷,所以現實斗爭的真實氣氛,可以在作品中給人以較強的感染。小說并未回避斗爭的殘酷性,也不掩飾主要人物的思想矛盾和變化過程,因此更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小說中的薛陸氏、大鳳母女都只是農村的普通婦女,作者并沒有脫離開她們的思想基礎去拔高人物,而是通過描繪她們一家與還鄉團頭子孫在濤的血海深仇和與人民軍隊的共同命運,寫出了薛陸氏以親生女兒換取解放軍戰士的崇高行動,性格發展得自然。當敵人逼她去挖土活埋劉根生時,“她在挑著泥,心里在念:‘觀音大士,你在天上撂下一個炸彈,炸死這兩個比日本鬼還壞的黃惡鬼,救活解放軍的命,我在三官殿門口唱三臺大戲,我吃一輩子長齋……’?!边@段描寫符合人物的現實處境和人物的生活經歷,形象樸素而感人。小說的其他人物,像沈金林、朱長青、李成功、小團子等都有較為鮮明的性格特征。小說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樸實自然的風格。
上一篇:牛運清《洞簫橫吹》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守平《活佛的故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