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
“寅”是象形字。甲骨文從矢,從囗(箭函),會從函中請出箭矢來之意。金文左右均為手,像雙手捧矢。篆箭頭訛變成“宀”。隸變后楷書寫作“寅”。
《說文·寅部》:“寅,髕也。正月,陽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彊,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凡寅之屬皆從寅。”(寅,摒棄排斥。寅代表正月,這時陽氣發動,離開地底的黃泉,想要向地上冒出,但陰氣還很強大,像交相覆蓋的深邃屋子一樣覆蓋著大地,不讓陽氣順暢抵達,并且將它摒棄排斥于地下。大凡寅的部屬都從寅。)
“寅”的本義是指從函中請出矢。引申表示進禮、虔敬之義。如《尚書·無逸》:“嚴恭寅畏。”“寅畏”即“敬畏”。
農歷以干支紀年,“寅”是地支的第三位,“卯”是地支的第四位。成語“寅吃卯糧”意思是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糧食。比喻入不敷出,預先借支。
“寅”字被借為地支用字之后,完全失去了本義。又可指十二時辰之一,“寅時”即凌晨三時至五時。
上一篇:《姓》字義,《姓》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姓》
下一篇:《爾》字義,《爾》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