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姓”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女(姓是母系社會的反映,故從女),從生,生兼表聲。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姓”。
《說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如《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姓,人出生的那個家族的姓氏。古代的神圣的母親,由于上天的感動而生下了子女,所以叫做“天子”。由女,生會意,生也表聲。《春秋左氏傳》說:天子根據出生的由來而賜給諸侯的姓氏。)
“姓”的本義為標志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和氏本有分別,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漢以后,姓氏合一,通稱姓或兼稱姓氏。戰國前,只有貴族有姓,奴隸沒有姓,故又指官吏、貴族百官族姓。如《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這里的“百姓”指的就是百官。戰國以后漸指平民。
上一篇:《頭》字義,《頭》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頭》
下一篇:《寅》字義,《寅》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