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娥是唐人李公佐所著傳奇小說《謝小娥傳》的主人公。
謝小娥是商人的女兒,她十四歲那年,父親和丈夫外出販貨,在長江中被強盜所殺,財物盡被掠去。謝小娥也傷胸折足,幸被別的船所救,得不死。從此謝小娥立志復仇,到處尋訪殺害父親、丈夫的兇手。
謝小娥并不知道兇手的姓名。她所掌握的唯一線索,是她父親、丈夫托夢所暗示的“車中猴、門東草”、“禾中走、一日夫”這樣的謎語,可她對此謎語又“不自解悟”。要尋找兇手,首先必須解破這個謎底。于是,她開始實施復仇計劃的第一步: “常書此語,廣求智者辨之?!彼傲鬓D(zhuǎn)乞食”,卻“歷年不能得”。但她并沒有畏難而退,繼續(xù)沿江行乞,來到上元縣,寄身尼寺,終因作者游瓦官寺而解破謎底,得知兇手的姓名為申蘭、申春。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她起碼連兇手姓名都不會得知。
謝小娥復仇計劃的第二步是尋找申蘭、申春。她現(xiàn)在要親自對付兩個強盜,必須隱藏自己的本來面目,因而她化裝成男子,選擇了一個巧妙的尋訪兇手的方式: “傭保于江湖間”。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盡早地找到兇手。從她后來受雇于申蘭家的情形看,她應該是事先已分析到申蘭、申春既為水盜,必然要結(jié)伙外出行劫;這樣,家中就需要有心腹的傭人幫助照看家室。謝小娥通過這個方式尋找到申蘭、申春,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見識不凡。
找到申蘭,只是初步的成功;要取得最后的徹底勝利,卻也并非易事,弄不好,還可能前功盡棄。因此,謝小娥開始縝密地實施她復仇計劃的第三步:騙取申蘭的信任,摸清申家的情況和申蘭的黨羽及其活動的規(guī)律,選擇最有利的時機全殲賊人。
謝小娥在申家“心憤貌順”,每當她看到被掠的自家財物時,雖然“未嘗不暗泣移時”,卻絲毫不在外表上流露出來。終于騙得了申蘭的信任,“在蘭左右,甚見親爰,金帛出入之數(shù),無不委娥”, “蘭與春同去經(jīng)月,……每留娥與蘭妻……同守家食。酒肉衣服,給娥甚豐”。這樣,她終于知道了申春是申蘭的本家兄弟,家住江北獨樹浦,并暗中記下了他們的全部黨羽的姓名。這些準備工作,花費了她三年的時間,而三年中,申蘭“竟不知娥之女人也”。這充分表明了謝小娥的堅忍智慧,膽大心細。
終于有一天,申春“攜文鯉兼酒詣蘭”, “是夕,蘭與春會,群賊畢至,酣飲”,謝小娥報仇的機會到了。等到群賊離去,申春“沉醉臥于內(nèi)室,蘭亦露寢于庭”時,謝小娥開始了行動。她先把申春鎖于室內(nèi),然后抽佩刀砍下在外庭醉臥的申蘭的首級,這才呼叫鄰人,共同捉住申春,“獲賊收貨”,并按她先前所記的姓名,把二人的黨羽“悉擒就戮”。計劃周嚴,事情干得干凈利落,將群盜一網(wǎng)打盡,終于報了殺父殺夫之仇,了卻復仇的心愿。
謝小娥回到故里,雖然里中豪族聞其名爭相聘娶,可她“誓心不嫁”、“剪發(fā)披褐,訪道于牛頭山”, “志堅行苦,霜春雨薪,不倦筋力”,最后出家為尼。經(jīng)歷了人世上的一番慘痛的遭遇和酷烈的斗爭,謝小娥要通過出家修行來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是她唯一的歸宿。盡管作者贊揚她如何“貞節(jié)”,實際上她的一生幸福還是被惡人所斷送。
小說中的謝小娥,是個具有超凡的意志、膽識和力量的復仇者。她矢志不移,堅忍苦行,膽大心細,周密計劃,終于獲得了成功,是我國文學人物畫廊中婦女形象的杰出藝術(shù)典型之一。在謝小娥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著我國古代女子的智慧和頑強。晚明時代,凌濛初的《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見《拍卷驚奇》卷十九)即據(jù)此敷演而成。其創(chuàng)作主旨即是意在闡明“有智婦人,勝過男子”??梢?,謝小娥這一藝術(shù)形象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影響。
上一篇:《謝天香》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謝惠敏》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