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有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和諧與不同, 二者如鳥之羽翼、車之轂輪,缺一不可、互為拱衛。忽視任何一方,都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陷阱。在實際中,和諧與不同,不是此消彼長的,而應該是相輔相成。鑒于此,我們應當秉持“和而不同,是謂大同”的理念。
“和而不同”這一思想在處理民族關系上起著重要作用。李大健在《中國民族》撰文認為:“‘和而不同’是和諧哲學的精髓,是處理民族關系所 遵循的一條重要準則……構建和諧民族關系就是不斷地走好‘和而不同’的發展之路,這是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真諦。”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和諧發展尤為重要。然而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消除各民族的差異實現大一統是幾乎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在民族和諧發展中兼顧各民族利益,維護各民族文化,實現真正的大同社會。
“和而不同”這一思想對各國和諧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世界呈現全球化趨勢,國與國聯系日益緊密,各國共同發展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國語?鄭語》中史伯曾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各個國家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是交融、創新、和發展的契機,而他們之間的相互接觸、碰撞、融合,會產生新的多樣性,而非走向同質化。近來我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對外交往活動,無一不體現著“和而不同”這一儒家思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表示:“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他亦發表演講:?“中國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文明多樣發展的今天,中國一直主張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互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無論是對內保持民族文化多樣性,還是對外尊重各國傳統文化、禮儀制度、治國理念等,都是和而不同的重要體現。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輝煌成就已載入史冊,美好未來正召喚著我們去開拓創造。讓我們堅持和而不同,共迎天下大同!
作文點評:
感覺好深奧啊,我要努力了
上一篇:張藝丹《和而不同,和而共生》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王柯鑫《和而不同,方乃大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