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守英
中篇小說。作者鄧友梅。原載《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后收入《1981——1982全國獲獎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以及《鄧友梅集》(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作品主要敘述的是滿清八旗子弟那五荒唐的生活故事,并且圍繞著那五的命運,概括了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北京的社會風貌。那五的祖父是清朝內務府堂官,父親七歲時就受封為“乾清宮五品挎刀侍衛”。自幼嬌生慣養的那五,身無一技之長,只知花天酒地,玩鴿走馬。清朝覆滅,家產蕩光,那五被債主從剩下的號房里轟出來,“這才知道他這一身本事上當鋪當不出一個大子兒,連個硬面餑餑也換不來”。這個年紀輕輕的貴胄王孫為了要活下去,又不愿意走一條正當的道路,做一點哪怕是輕微的勞動,就只有混吃混喝,茍且偷生。他當上了小報記者,想出名,花錢買了一部別人寫的小說底稿,署上自擬的“聽風樓主”的筆名,逐日在報上連載,險些招來一場大禍。他被騙子賈風樓請去為藝人捧場,合伙坑騙暴發戶的少爺,結果自己被盯上梢,搜刮得全身上下只剩下一條褲衩。他忽然感覺到,自己不光辦好事沒能耐,做壞事本事也不到家。別人勸他應該找個正當職業,但是他秉性難改,看不起賣力氣活,又選擇了并不適宜他的唱京戲。南苑飛機場的業余劇團請他去教戲,他硬著頭皮教了一個月,面對著要下的兩袋面卻無可奈何。這個不務正業、酸腐無能的那五,只有到了新中國,才給他安排了工作,他將會接受改造,成為新人。除那五外,作品還描繪了舊北京市民階層的眾生相,有丫頭出身、自謙自卑、勤儉善良的云奶奶,有豪爽義氣、自食其力的武存忠,有買進賣出黃色小說的落魄文人“醉寢齋主”等等。這些人物用筆不多,卻形神畢現。對于舊北京的風俗民情,下層社會的生活習性,作品也維妙維肖地給予展現,像天橋附近說書、唱戲、拔牙、補眼、圓夢、看相等嘈雜熱鬧場景的描寫,富有生活氣息,具有民俗學價值。作品采用了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和中國傳統小說的筆法,在故事的推進中,靠人物對話、動作刻畫性格。作品語言是經過提煉的北京口語,生動、簡潔、悅耳、傳神,字里行間不乏幽默和譏諷。這篇作品是作者獨具風格的市井小說之一,被評為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
上一篇:方舟《鄧拓散文》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那山那人那狗》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