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錦云、王毅。發表于《北京文藝》1980年第7期,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十月文藝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希望文學叢書”之一《笨人王老大》是兩位作者合作的短篇小說集子。王老大是小王莊有名的笨人,手笨、嘴笨、腦子笨,但他卻有一顆比金子還貴重的心。三十出頭的人,在隊長永緒的幫助下第一次訂親,卻因為收養了鄰居的養子,結果嚇跑了未過門的媳婦。第二年開春,正值饑荒年月,王老大依然不顧對方是個拖兒帶女的寡婦,以最熱的心腸和最大的勇氣接納了她們。他對鄉親、待妻兒,并非出于憐憫;他給予他們的,是人世間最溫馨、最深沉的愛。為了給孩子添置一件取暖的衣服,王老大終于違背“禁令”,踏著雪上山砍柴,最后慘死在回家的路上。小說通過王老大的不幸遭遇,謳歌了廣大群眾勤懇、助人的高貴品質,也令人們對那個時代作出深深的思考。在小說中,作者還用周密而雄健的筆力,塑造了隊長永緒這個“靈人”。表面上看,他與王老大性格相對立,實際上,作者通過“靈人”對笨人的信賴、保護,以至最后豁出命來反對“掘墳鞭尸”的壯舉,以小王莊領路人對極“左”路線的反叛,折射出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意愿,表現出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整篇小說把農民對極“左”路線的控訴和向極“左”路線的抗爭交織在一起,把生活的諸方面因素從歷史的高度凝聚起來,呈現出人民的力量,真理的光輝,這在當時的創作中是并不多見的。小說有謹嚴的結構,王老大的一生遭遇,鑲嵌在他那兩個孩子——小水和珍子的訂親事件中鋪衍,框里疊架,有條不紊,很見作者的藝術功力。小說曾被改編成同名影片。
上一篇:孫宜君《竹矛》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第九個售貨亭》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