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斬將率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斬將率旗:zhǎn jiàng qiān qí
詞源:漢·李陵《答蘇武書》?!耙晕迩е姡瑢κf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騫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p>
詞由: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自請率領五千步兵出居延(今甘肅額濟納旗境內),北擊經常騷擾中國邊境的匈奴。他們帶著遠行萬里的軍糧,深入到胡人的區域,遭到了強敵的抵抗。李陵指揮將士奮力沖殺,斬敵軍,拔胡旗,追逐敗逃的胡兵。匈奴戰敗之后,單于集中全國的精銳十萬多人,從四面包圍漢兵。李陵與將士面對幾十倍于自己的胡兵,繼續沖殺。后來只剩下一百多人了,箭支也完了,漢兵還是高呼殺敵,爭先恐后地往前沖。最后,實在勢孤力單了,李陵被逼投降了匈奴。
詞義: 斬敵將, 拔敵旗。斬: 殺;搴: 拔取。形容勇猛作戰, 或形容戰勝了敵人。亦作“搴旗斬將”。
書證: 宋·陸游《劍南詩稿·曉出遇獵徒有作》:“賣劍買牛身已老,搴旗斬將夢猶狂。”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即使斬將搴旗,威振疆場, 亦偏將之任, 非主公所宜也?!?
上一篇:成語《斗酒傅涼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斬木揭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