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曉文
中篇小說。作者達理。發(fā)表于《芙蓉》1985年第1期,獲1985——1986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小說塑造了一個極有個性的十歲的四年級女學生魯貝貝的形象。貝貝的爸爸魯巖和媽媽苗青都在濱海市工作,貝貝從小是由奶奶在北京帶大的。到了四年級沒有北京戶口的貝貝在學校里受到種種限制。為了孩子的學業(yè),魯巖和苗青決定接貝貝來濱海,貝貝在轉學考試時受到誤解,她一直對此耿耿于懷。她很快就跟上了進度,并且在期來考試中以兩門功課總分二百零八的成績奪冠,她還學習電視英語,關心國際形勢,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但是,貝貝在感情上始終依戀著北京的奶奶。放暑假了,她希望爸爸媽媽能實現(xiàn)諾言,送她去北京看望奶奶。魯巖出于經濟原因和培養(yǎng)父女感情的考慮,又改變了主意,這使貝貝十分不滿。但她隨后就理解了爸爸、媽媽,答應寒假再去北京。她給奶奶寫了信,然后參加了全省“紅花少年夏令營”。從夏令營回來后,貝貝的視野更加開闊,性格更加獨立和堅強了,但是她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魯巖對她采取了嚴厲的懲罰措施,貝貝大受委屈,精神受到刺激,離家出走了。魯巖深感內疚,他檢查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找回貝貝后,對她精心照料,父女感情終于融洽。可是有一天,貝貝又失蹤了。原來,她是為了爸爸的生日出去買了一件禮物—英雄牌鋼筆。為了買這件禮物,她花掉了為回北京準備的全部積蓄,連回家的公共汽車票也不能買了,她步行了三個小時回到家里,感動了魯巖。他們成了真正的好朋友。寒假到了,魯巖把貝貝送上去北京的火車,他還擔心貝貝會不會一去不返,這時貝貝向他揮手喊道:“爸爸,我一定回來!”小說反映了新時期的家庭教育、父子感情的新問題,探討了家庭成員之間應當具備的新型關系,是一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品語言清新,描寫生動。
上一篇:尹昌龍《爸爸爸》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片石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