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而不露,耐人尋味,意在言外,余意無窮。又稱“曲筆”。含蓄用少量的、具體的、可感觸的藝術形象,來表現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情感,把深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內涵豐富的形象中,以瞬間表現永恒,以有限傳達無限,以少勝多,給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廣闊天地,讓讀者自己思而得之。象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短短四句,卻發人不盡聯想,綿綿深思。
含蓄常借用暗示、影射、借喻、象征、對比、跳躍、烘托、虛實顯隱、情景交融等多種藝術手段,通過具體形象,啟發性地暗示出其背后所隱藏的藝術內容。運用含蓄手法,可以使文章意境雋永,蘊涵深厚,表述簡潔,語言精練。如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的《雙桅船》,總共百十字,卻用比擬、比喻等手法,含蓄地表達了對人世間悲歡離合這個古老主題的新的詮釋。
我國古代有許多人對含蓄做過精辟論述。劉知己《史通·敘事》中說:“言近而旨遠,辭淺而意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含蓄與直露是對立的,忌平鋪直敘,沒有含隱。但含蓄不是含混,不是晦澀,不能意思混沌,模棱兩可,使人難以琢磨。
上一篇:合同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聽寫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