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光怡
報告文學。作者張西庭等。發表在《報告文學》1987年第7期。經濟改革的大潮涌著高檔消費品流入了中國的普通家庭。從進口原裝到國產名牌,從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到昂貴高雅的鋼琴,品種規格五花八門,令消費者眼花繚亂。C市百貨大樓正在舉辦名牌電冰箱展銷,信息通過電視頻道傳向四面八方,人們蜂擁而至。不分職業地位,沒有城鄉之別,憑借著消費者的意志、體魄和運氣,機會均等。搶到貨的像白撿似的洋洋自得,空手而歸的沮喪咒罵。在商品經濟還沒有發達到應有盡有的繁榮的現階段,只能如此。在C市,勤儉持家的消費觀念已經成為歷史的文物古跡,能掙能花領導著消費新潮流。消費觀念變了,連消費品的價值也在改變。一架被稱之為“處女琴”的嶄新鋼琴,擺在一對新婚夫婦十平方米的新房里,占去了有限空間的相當一部分。這對工人夫婦對音樂一無所知,添置鋼琴是為下一代智力投資,利用鋼琴保值儲蓄。這真是一項有意義的歷史性投資。但鋼琴并不僅僅是漂亮的擺設,它還有著自身的價值啊。彩電進入千家萬戶,為消費者的文化娛樂增添了色彩,然而也給眾多中小學生帶來了完不成作業的苦惱。愛,還是恨?科學文化向現代文明的結晶發出了呼喚。在消費超前、消費水平日趨高漲中,值得注意的倒是消費者的心理變化。擺滿進口家用電器,高檔組合家具,鋪地毯,貼壁紙的高雅氣派的房間里,竟然供奉著“張飛”的門神,地道的國貨。為了攀比,兒子花去了老母省吃儉用一輩子節省的錢,又借債買了臺電冰箱,里面凍的卻是剩飯咸菜。拮據與鋪張,虛榮與勤儉,全部冷凍在現代化的冰箱里。在這些典型的消費心理中,也不乏有把家用電器同鍋碗瓢勺一同放進廚房,真正發揮消費品價值的消費者。但具有這種現代消費價值觀的,畢竟是少數。眾多的消費者在能掙能花的現代消費觀念與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之間維系了各自的心理平衡。這是一篇問題式的報告文學。作者從經濟領域入手,對消費者進行了詳細的走訪,就商品的高消費問題尋找影響其變化的社會、歷史、文化成因,探討消費心理與消費水平的平衡與逆差,告誡消費者“消費要量力而行”,主張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消費生活方式。作品以作者的走訪為線索,展開一組組畫面,用分鏡頭的疊加合成全景,運用各色對比橫縱交叉,展示消費者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與歷史的反襯中,表現商品消費中的文明與愚昧,進步與落后,加深了作為問題報告文學的社會性和歷史感。作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敘描,極少閃現出主觀意念。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數據和翔實的材料,揭示出商品經濟活動中的某些特點,具有可靠的說服力。
上一篇:蘇守平《海風輕輕吹》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龐守英《淡淡的晨霧》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