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錫文
短篇小說。作者王戈。發表于《飛天》1983年第9期。小說描寫了家庭環境和生活追求完全不同的兩位大學生。他和她是同學又是老鄉。她叫方圓,窈窕嬌嫩,亭亭玉立。父母有錢,每月從城里寄來五十元,“暑假不夠,還得要”;他叫葛喜來,體格健壯,衣著陳舊,每到假期靠做小工積攢日常費用。她只管自己吃穿,“別的有二老在上”;他思量著有了工資,先給老父親準備一副棺材,“別像我媽那么可憐”。她花錢如流水,外號“學生貴族”;他卻分厘計較,人稱“小葛”。但她的功課充其量只是個中等;他卻牢記父親的囑托,以全優的成績和兩次學術報告博得一片喝彩。可在一般同學眼里,她大方,他寒磣。大方向寒磣追求愛情,矛盾沖突自然難免。她主動邀他去游臨潼,卻因為折斷了一根冰棍桿惹得他大發雷霆,掃興而歸。在葛喜來眼里,這二厘錢的冰棍桿有他父親的血汗。當他拿著父親用五千根冰棍桿換來的十元錢游山玩水的時候,他的老父親正坐在烈日下的大石板上,用家傳三代的篾刀一根根、一截截做著冰棍桿兒。于是,為了一根冰棍桿,他得了一個“小葛朗臺”的雅號。她在不同場合中傷他、貶斥他,把他說成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農民意識。他心里明白,他和她是分別筑巢的鳥兒,高興時盡可以落在一根枝頭上唧唧喳喳,但各自賴以棲息的樹不同,各自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同。盡管如此,她還是主動邀他結伴回川,可一個要坐快車,一個要坐慢車,她又好心討個沒趣。偏偏天公作美,他們竟在廣元站相逢了,并意外地遇上了葛喜來丟了票乘車的父親。這位酷似那幅有名的油畫的活生生的“父親”,使方圓一下子從天空落到了地上,她陷入了沉思。小說在結構上不重敘事,沒有貫穿全篇的事件,重在抒情,以情緯文,并在情感線索貫串下,通過生活細節,對比刻畫了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作品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王菊延《柴達木手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格斯爾傳》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