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水落石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詞源: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艷歌行》:“語卿且勿眄, 水清石自見。”
詞由: 傳說從前有一家人, 窮得叮當(dāng)響。為了尋找活路, 兄弟幾個(gè)只得背井離鄉(xiāng), 在外流浪。有一次,他們住在一個(gè)客棧里, 客棧的老板娘見他們衣衫褸爛, 實(shí)在可憐, 便起了憐憫之心, 主動(dòng)替他們縫補(bǔ)衣服。誰知正在她補(bǔ)衣的時(shí)候, 恰巧她的丈夫回來了。她丈夫看到這副情景, 便懷疑她與這群流浪漢有不正當(dāng)?shù)年P(guān)系。她見丈夫的臉色反常, 猜想他起了疑心, 就有意點(diǎn)破說:“我告訴你:干嗎斜著眼睛看我。清水里的石頭看得一清二楚, 事情的真相, 總有一天會大白的。”
詞義: 水落下去,石頭自然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終會明白。
書證: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fā)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fēng)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shí)也。”宋·蘇軾《后赤壁賦》:“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宋·陸游《謝臺諫啟》:“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 坐銷浮偽之風(fēng); 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時(shí),盡黜讒誣之巧。”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一回:“如今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 連前日太太屋里丟的, 也有了主兒,……。”韜奮《經(jīng)歷》:“當(dāng)然,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 天下事是終要水落石出的。”
上一篇:成語《死不瞑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池塘生春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