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劉心武。發表于《人民文學》1979年第6期,獲全國第二屆(1979年)優秀短篇小說獎,收入198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劉心武短篇小說選》。作品用比喻手法,把人民教師喻為“綠葉”,通過魏錦星老師的個人遭遇,提出了應當如何對待個性和個人生活秘密的問題。魏錦星是個“怪人”。當極左思潮襲來時,魏錦星的個性成了他的致命之累,尤其是小余探知他的抽屜里放著一張有點神秘的年輕姑娘的大像片之后,災難接踵而至。在整風會上,人們大興問罪之師,他的內向性格成了“陰暗心理”。“文化大革命”興起時,他由于不忍目睹小將們給老支書周大姐剃“陰陽頭”的丑行,被打得頭破血流,并成為陪斗者,他保存的像片也被示眾。面對那張像片,他發出了揪心的慘叫。“四人幫”垮臺后,魏錦星埋頭教學,并自創新的教學方法,“我”們雖然都很佩服他,但仍認為他是一個“怪人”。1978年春天,魏錦星到“我”這里借宿,說來了位親戚。魏錦星幫這位帶孩子的中年婦女修改狀文,并帶著那位男孩在院子里玩紙蛇,他還發出了罕見的笑聲。小余又把那位婦女和像片上的姑娘聯系上了。但魏錦星卻不再顧及這些,神色泰然地把母子倆送出校門。上學期評選優秀教師,吳老師提名魏錦星,但沒有人呼應,小余還悄悄地說了聲“怪物”。第二次開會時,周大姐參加,“我”也提名魏錦星。坐在角落里的魏錦星發話,他向會上的人提出能不能給個人的秘密也“落實政策”。魏錦星為個性和內心秘密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今天這篇作品仍有現實意義。作品把魏錦星的個人命運穿插在評選優秀教師的過程中去寫,使作品產生了奇特的對比效果。作品的語言充滿哲理意味,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給人以理性的啟悟。
上一篇:姜嵐《我愛》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學軍《我的一家》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