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龐氏家書(節選)》注釋與鑒賞
明·龐尚鵬
學貴變化氣質,豈為獵章句、干利祿哉①!如輕浮則矯之以嚴重,褊急則矯之以寬宏②,暴戾則矯之以和厚,迂遲則矯之以敏迅。隨其性之所偏,而約之使歸于正,乃學問之功大。以古人為鑒③,莫先于讀書。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凡飲食不知節,言語不知謹,皆自賊其身④,夫誰咎⑤?
處身固以謙退為貴,若事當勇往而畏縮深藏,則丈夫而婦人矣⑥。古人言若不出口,身若不勝衣,及義所當為,雖孟賁不能奪⑦,此以義為尚者也⑧。
[注釋]① 章句: 分析古書的章節句讀。② 褊(biǎn): 狹隘。③ 鑒: 古時銅做的鏡子。④ 賊: 傷害。⑤ 夫(fú)誰咎: 又去怪誰呢?夫: 發語詞,無實義。 ⑥ 丈夫而婦人: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卻變得像婦女一樣懦弱怕事。⑦ 孟賁(bēn): 古代勇士,可生拔牛角。奪: 指改變他的意志、決心。⑧ 尚: 尊崇。
[作者]龐尚鵬,生卒年不詳,字少南,廣東南海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曾任江西東平知縣、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等職。為政頗得民心,浙江、福建、廣東百姓皆因徭役減輕而為龐氏立祠祭祀。明天啟中,賜謚惠敏。
[鑒賞]世人皆喜議人之才性、格調,尤喜言氣質。然氣質究竟為何物?辭書上說:“指人之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如活潑、直爽、冷靜、浮躁等。”龐尚鵬亦在此篇家書中對氣質的形成和學習之目的作出了自己的注詮。他將“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改為讀書以改善人的氣質為終極目的。他認為學問能變化氣質,能以謹嚴、寬宏、和厚、敏迅糾輕浮、狹隘、暴戾、遲鈍之弊。通過讀書來摒棄性格中的偏頗,應是己之幸、家之幸、家族之幸、國家之幸!在另外兩則中,他還提出了出言謹慎、為人謙退的保身之道。然謹慎不是畏縮,謙退不是妥協。若事關悖義,則當奮勇向前,此才是真丈夫之所為。史稱龐氏“介直無所倚,所至搏擊豪強”,甚得百姓尊重,正是這篇家書的精神淵源。
上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并非越老越值錢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戊午上高宗封事》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