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與詹事江總書》注釋與鑒賞
南朝陳·陳叔寶
管記陸瑜②,奄然殂化③,悲傷悼惜,此情何已!吾生平愛好,卿等所悉。自以學涉儒雅,不逮古人④,欽賢慕士,是情尤篤。梁室亂離⑤,天下糜沸⑥,書史殘缺⑦,禮樂崩淪。晚生后學,匪無墻面⑧,卓爾出群,斯人而已。吾識覽雖局,未曾以言議假人⑨,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賞,況復洪識奇士,此故忘言之地⑩。論其博綜子史,諳究儒墨⑪,經耳無遺,觸目成誦,一褒一貶,一激一揚,語玄析理,披文摘句,未嘗不聞者心伏,聽者解頤⑫,會意相得,自以為布衣之賞⑬。
吾監撫之暇,事隙之辰,頗用譚笑娛情⑭,琴樽間作,雅篇艷什⑮,迭互鋒起,每清風朗月,美景良辰,對群山之參差,望巨波之滉漾⑯,或玩新花,時觀落葉,既聽春鳥,又聆秋雁,未嘗不促膝舉觴,連情發藻⑰,且代琢磨⑱,間以嘲謔,俱怡耳目,并留情致。自謂百年為速,朝露可傷⑲,豈謂玉折蘭摧,遽從短運⑳,為悲為恨,當復何言!遺跡余文,觸目增泫㉑,絕弦投筆,恒有酸恨。以卿同志,聊復敘懷,涕之無從,言不寫意。
[注釋]① 江總,字總持,曾任太子詹事,官至尚書令。② 管記: 東宮官名,為太子抄書。陸瑜: 字幹玉,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③ 奄然殂(cú)化: 忽然逝世。殂: 死亡。④ 逮: 及。⑤ 梁室亂離: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發生侯景之亂。叛軍直下建康。次年,又攻克梁武帝所在之臺城,武帝餓死,梁大亂。⑥ 糜沸: 謂如粥在鍋中沸騰,喻動亂紛擾。糜: 粥。⑦ 書史殘缺: 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于江陵被西魏軍所俘,城將破時,元帝焚藏書十四萬卷。⑧ 匪: 通非。墻面: 此處意為面壁苦讀。⑨ 假: 嘉,褒美。⑩ 忘言之地: 指到了心領神會,無須用言語表達的地步。⑪ 諳(ān)究儒墨: 熟悉研究儒家、墨家的經典。⑫ 解頤: 開顏歡笑。頤: 下巴。⑬ 布衣: 平民。⑭ 譚: 通談。⑮ 什: 《詩經》之雅、頌部分多以十篇為一組,名之曰“什”,后泛指詩篇。⑯ 滉(huàng)漾: 水深廣狀。⑰ 藻: 詞藻,文采。 ⑱ 琢磨: 此處指修飾詩文。⑲ 朝露: 晨露,存在時間極短。⑳ 遽(jù): 驟然。㉑ 泫(xuàn): 流眼淚。
[作者]陳叔寶(553—604),字元秀,小字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南朝陳后主。太建十四年即皇帝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糜爛,日與妃嬪、文臣游宴,喜作艷詞。隋兵南下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被俘,后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明人輯有《陳后主集》。
[鑒賞]“城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這是后代詩人對陳后主絕妙的諷刺,也是對其亡國原因最確切的注釋。試看歷史上有哪一位國君在敵國兵臨城下之際,還摟著美人尋歡作樂呢?作為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陳后主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昏君。我們從這封悼亡之書中亦可略見一斑。此信是他在做太子時為傷悼管記陸瑜所作。信的上半部分尚有些悲傷悼惜之情,憐人愛才之意。而下半部分,哀痛似在瞬間被拋于腦后,文字間頓時涌動起一種嬉戲之情: 在琴樽杯盤間談笑娛情,在美景良辰里賞月玩花。魏晉人的那種生命苦短,欲秉燭夜游,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的沉渣又在此處泛起。至此,他才把天機泄露,悼陸瑜是虛,哀自己生命如朝露般地短暫才是實。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蘇先生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趙宣子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