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月稚《候車奇緣》全文|賞析|讀后感
〔香港〕月稚
麥先生因為喪妻,每天早晨要親自帶兒子上學,然后去上班。兒子今年已七歲,本來可以自己到校車站乘校車往返,但麥先生總是不放心,怕孩子過馬路不小心,遇到交通意外,特別是他的太太亦是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遇害的,使他見到車輛,心有余悸,所以一定要送兒子上了校車,這才放心。
天天準時到校車站,日子久了,與一些家長見面得多,也點頭攀談起來。送孩子上學的都是些媽媽、婆婆,原來她們有的也認識他的太太,大家一談起來,十分同情麥先生的遭遇。
“香港過馬路真要萬分小心,隨時都會被車撞倒。”一個家長說。
“喏,前幾個月,我有個親戚被車撞傷,入了瑪麗醫院,到現在還未復元?!绷硪晃徽f。
“有時你以為綠燈可過,誰不知有部汽車沖紅燈,就可能連你都沖倒,所以看紅綠燈過馬路也不可靠。”
“我的太太就是這樣,她帶孩子上學,以為綠燈可過,一部的士收掣不住,撞倒了她,孩子倒沒事,唉,這也是命中注定的!”麥先生嘆了一口氣。
有位陳太對麥先生最同情,問他家里有沒有人幫手,要不要請個女傭,她可以幫忙。麥先生很感謝她的關心,說暫時還不需要,因為已經請了個鐘點女傭幫著接孩子回家,以及收拾房間,至于晚上那餐飯是自己放工回來煮。
“那也太辛苦了?!标愄f。
麥先生苦笑,搖搖頭說:“沒有什么?!?/p>
就這樣,每天早上在候車的十幾分鐘,彼此都談得很投契。從陳太的口里知道,原來她的先生在前年出外公干時飛機失事喪生的。這樣,麥先生倒反同情陳太起來,于是假日有空,就互相訪問,以至去郊外走走,漸漸兩人感情日增,決定兩家并作一家人了。陳太的孩子有了新爸爸,麥先生的孩子有了新媽媽。大家高高興興地過日子。
從此,校車站上就不見了麥先生的影蹤,麥先生免役了。
選自香港《文匯報》1984年9月26日
【賞析】 平淡的語言,平淡的事情,但卻充滿了人情味。
麥先生因車禍喪妻,陳太因飛機失事而喪夫,遭際相似,以至于同病相憐,最后合為眷屬。這種戀愛結合,遠不如青春年少的小伙子姑娘們那么新鮮熱烈,在日常生活中也只算芝麻綠豆事。但在繁榮有余而溫情不足的香港大街上,這種事畢竟是溫馨的,令人欣慰的。這是香港社會中可愛的一景。
要說故事中有奇,僅有的就是麥先生是送孩子上學的大人中唯一的男人。要說小說中有巧,僅有的就是麥先生適好逢到陳太這樣關心他的好人。但奇巧只是姻緣的表面,內在的實質在于,陳太同情麥先生,麥先生后來也同情陳太。只有以誠待誠,以真情待真情,兩顆心才能最后撞在一處。
當然,感情也不是機械刻板的,感情往往十分奧妙,耐人尋味。等車的媽媽婆婆們都很同情麥先生,但只有陳太“最”關心他,不光談談車禍,慰問慰問亡靈,還詢問麥先生一些生計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太太們最愛管的部分。至于陳太為什么要這樣關心,那只有陳太自己才最清楚,當然后來麥先生也會清楚。讀者們只要感到這就是感情,就是他們的緣份,就不辜負“最”字了。
當我們感到麥先生免役是一切恢復了正常,感情的創口互相彌補上了的時候,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并分享了一部分他們的幸福。幾百字的“生活流”是如意的, 暖人的。 題材就在身邊, 生活妙不可言。就看作家們能不能象月稚那樣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看到美好,再用平淡而有味的筆書寫出美好了。
上一篇:《體驗》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公寓》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