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大錢餃子》全文|賞析|讀后感
張林
那是動亂的第二年吧,我被劃進(jìn)了“黑幫”隊伍里。我在那長長的“黑幫”隊伍里倒不害怕,最怕的就是游斗汽車開到自己家門口,這一招太損了。嗐,越害怕還越有鬼,有一次汽車就真的開到了家門口。那八旬的老母親看見了汽車上的我,嘴抖了幾抖,閉上眼睛,扶著墻,身子像泥一樣癱了下去。妻子竟忘了去扶持母親,站在那兒,眼睛都直了,跟個傻子一般。
我擔(dān)心老母親從此會離我而去。謝天謝地,她老人家總算熬過來了。
那年除夕這一天,竟把我放回家了。
一進(jìn)家門,母親用一種奇怪的眼光打量我,然后,她一下?lián)溥^來,摸著我的臉。最后,她竟把臉埋在我的懷里,嗚嗚地哭起來。妻子領(lǐng)著孩子們只遠(yuǎn)遠(yuǎn)地站著,也在那兒哆哆嗦嗦地哭。
“媳婦,快包餃子,過年!”母親對妻子說。于是,一家人忙起來,剁餡、和面……一會兒,全家就圍在一起開始包餃子。這時,母親忽然想起一件什么事,說:“哎呀,包個大錢餃子吧,誰吃了誰就有福!”
為了使母親高興,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親能吃到這個大錢餃子。我要真誠的祝福她,愿她多活幾年。
母親從柜里拿出個藍(lán)布包,從包里掏出一枚道光年間的銅錢來,她顫抖地把這枚古錢放在一個面皮上,上面又蓋了點(diǎn)餡,包成一個餃子。這就是大錢餃子了。母親包完這個餃子,用手在邊上偷偷捏出一個記號,然后,若無其事地把它和別的餃子放在一起。但我已經(jīng)清楚地記住了這個餃子的模樣了。
餃子是母親親自煮的,餃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樣漂上來。我一眼就看見那個帶記號的大錢餃子。
母親在盛餃子的時候,把這個大錢餃子盛在一個碗里,又偷偷把它撥在緊上邊,然后把這碗餃子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熱吃。” 我覺得心里一陣熱, 鼻子也酸疼起來。我想應(yīng)該讓母親吃, 讓她高興高興。 但我一時想不出辦法, 因?yàn)槟赣H認(rèn)識這個餃子。
我想那就給妻子吧,她跟我生活了二十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快半百的人了。為了我挨斗,她心血都快要熬干了。我趁妻子上廚房去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錢餃子撥在她的碗里。誰知,妻子從廚房回來,看了看碗,又用一雙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著我,眼圈都紅了,啊!她也認(rèn)識這個大錢餃子。
妻子沒有作聲,她吃了幾個餃子,忽然說了聲:“都快粘在一塊了。”說著,就把所有的餃子碗拿起來搖晃,晃來晃去,就把那碗有大錢餃子的放到了母親跟前。母親顯然沒有注意,邊看我邊吃餃子,突然“啊”了一聲,大錢餃子硌了牙。
“奶奶有福! 吃到大錢餃子了!”妻子像孩子般喊著。
“我……這是咋回事?”母親疑惑著。 這時啷一聲, 一個東西從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個大錢。
于是,我領(lǐng)著老婆孩子一齊歡呼起來:“母親有福!”
“奶奶有福!”
“……”
母親突然大笑起來,笑著笑著,流出了一臉淚。我和妻子也流了淚。
選自《當(dāng)代》1983年第1期
【賞析】 除夕團(tuán)聚,一家人吃餃子,這是中國北方的民間風(fēng)俗。在其中一只餃子里包一枚銅錢,讓大家“碰運(yùn)氣”,誰吃上誰有福,這種做法在民間也流傳甚廣。可是,在張林娓娓道來的故事中,一只“大錢餃子”,卻包蘊(yùn)著沉郁的人情味和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只餃子,在小說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我們正確解讀這篇小說的金鑰匙。
“大錢餃子”,是人物情感的紐結(jié)物。小說中的一家,三個主要人物,處境不同,身分各異,在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后,除夕夜僥幸偶聚。而這一聚,也許意味著更長久的分別。在這特定的情境中,每個人心中有多少話要說?有多少情感要表達(dá)? 作者巧妙地選用“大錢餃子”作為一家人情感的載體, 通過一只悄悄做上了記號的“大錢餃子”那特殊的旅程,傳遞著人世間的真誠、愛心、慰藉。作為被打成“黑幫”、連累家人遭受厄運(yùn)的“我”,希望母親能吃到它,以此真誠地祝福母親;而在沒有機(jī)會給母親時,又尋機(jī)撥給了“心血都快熬干了” 的妻子。年邁的母親則希望兒子能吃上這只餃子,這無言的安慰體現(xiàn)著多么深沉的母愛。作品中的另一女性,作為母親的媳婦、丈夫的妻子,她也注意著、認(rèn)識了這個餃子,并又用“戲法” 把餃子撥給了老母親。三個人,存著同樣一份愛心,同樣一份真誠。一只餃子,幾乎重復(fù)似地推來倒去,沒有人物更多的舉動,沒有人物絮絮的傾訴,那一切盡在不言之中。人類的情感可以在一些重大的事件中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從細(xì)微的舉動、眼神中得以傳達(dá)。有時后者比前者更加深刻、雋永。
“大錢餃子”,又是人物信念的象征物。從“我”的“黑幫”身分看,這是一個知識家庭。從母親把本來是碰運(yùn)氣的“大錢餃子”變成“送” 運(yùn)氣這一舉動看,她也并不真相信一個餃子能消災(zāi)免禍,送運(yùn)賜福。那么,這一家人圍繞一只“大錢餃子”發(fā)生的故事其真實(shí)意義何在呢?一個“黑幫”,一個八旬老母,一個普通善良也許還有幾分怯弱的妻子,在那年頭,他們必然是要深陷苦海的。但是,在經(jīng)歷了久別重逢時的傷心之后,母親很快就想到了“快包餃子,過年!”“于是,一家人忙起來,剁餡、和面……”這時間,沒有了“黑幫”、沒有了“游斗”。沒有了一切災(zāi)難,有的只是除夕團(tuán)聚共慶新年的家庭溫馨。仿佛是苦中作樂——誰能真正忘卻身后的黑暗呢?母親包“大錢餃子”時那手的顫抖就是明證。然而,他們畢竟做起了餃子,他們在笑聲中吃著餃子。這笑聲告訴我們,盡管是在那泯滅人性、扭曲人的靈魂的歲月,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們的心中仍有某種人生信念在支撐著他們,他們內(nèi)心的精神支柱并沒有被摧毀。作者從中國民族文化的武庫中,尋得了這一信念的象征形象——大錢餃子,把本來難于理喻的抽象信念和思考化為具體形象,從而深入淺出地表達(dá)了豐富的藝術(shù)內(nèi)容。
“大錢餃子”,還是小說基調(diào)的催化劑。這篇小說,前后格調(diào)變化幅度極大,其轉(zhuǎn)機(jī)也全然在于這只餃子。小說開頭展現(xiàn)的是一幅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畫面:最怕的“游斗汽車”偏偏“真的開到了家門口”,八旬老母“像泥一樣癱了下去”,妻子“傻子一般”站著。除夕那天,“我” 意外地放回家后,母親“把臉埋在我的懷里,嗚嗚地哭了起來。妻子領(lǐng)著孩子只遠(yuǎn)遠(yuǎn)地站著, 也在那兒哆哆嗦嗦地哭。”盡管是除夕,陷于深深的憂傷中的全家人并沒有想到過年的事。故事的序曲極力渲染出了“悲”的氛圍。然而,隨著母親“快包餃子,過年”那一聲召喚,切入了除夕夜全家人包餃子吃團(tuán)圓飯的場景。那鏡頭分明開始呈現(xiàn)出淡淡的暖色,氛圍漸次升溫。而其后反復(fù)出現(xiàn)的“大錢餃子”的特寫鏡頭,則在“悲”的基調(diào)上做起了“喜”的文章。當(dāng)小說結(jié)束處,母親意外地吃到了“大錢餃子”,這情景把“喜”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就讓“悲”再次敲擊在人們心頭。在“母親有福”、“奶奶有福” 的歡呼聲中,“母親突然大笑起來,笑著笑著,流出了一臉淚。我和妻子也流了淚。”這淚,都是笑出的嗎? 在小說含而不露的結(jié)尾中,人們不難感受到那笑中的苦澀,那笑中潛藏著的更深層的悲痛。然而,他們還是笑,他們畢竟笑了。他們每個人都把悲深埋在心的底層,卻把笑奉獻(xiàn)給家人,以此相互慰藉。這淚中的笑,笑中的淚,令讀者欲笑不能,欲哭不可,心頭抑郁,卻又若有所悟。作者用“大錢餃子”聯(lián)結(jié)著兩種似不相容的風(fēng)格因素,創(chuàng)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氛圍,于黯然中見出亮色,于肅殺中透出生機(jī)
上一篇:《大桶張氏》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大鐵椎傳》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