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從誡和中國最大的民間環保組織
提到梁啟超,你一定知道。但是說起梁從誡,可能你還不太熟悉。而梁從誡正是梁啟超之孫。身為名門之后,他卻沒有一點大駕子,而且還從一位歷史學家轉變成為民間的環保工作者。
20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各地的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人們從主流媒體上看到的幾乎都是鄉鎮企業如何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消息。
而梁從誡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也是緣于一次偶然。那時的梁從誡創辦了一本叫作《百科知識》的雜志,每天他都能收到大量的社會來稿。有一天,他從雪片般的來稿中發現了一篇特別的稿件:因為作者的視角很特別,透過鄉鎮企業的發展表達了他對中國未來環境問題的擔憂。正是這篇來稿,第一次引發了梁從誡對中國環境問題的思考。官方的環保部門通常只是從經濟方面對污染單位和個人予以懲戒,而他思考最多的還是自己該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參與到國家的環保事業當中去。于是他想到是否可以通過宣傳讓人們認識到污染的危害,從而提高環保意識。
1993年6月5日,這天也是第21個世界環境日,梁從誡發起了一次民間綠色討論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民間環保會議,又稱“玲瓏園會議”。一群深懷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在北京郊外的玲瓏公園的玲瓏塔下,針對中國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展開了一次大討論。1994年3月31日,經過中國文化部辦公廳同意,民政部社團司注冊,中國文化書院·綠色文化分院獲準成立,簡稱“自然之友”,意在“保護自然、善待自然”。這一年,已經62歲的梁從誡擔任會長,從此,他更加地為中國的環保事業盡心盡力。
“自然之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也有了自己的綠色環保組織。自成立以來,“自然之友”向國家環保部門遞交了數不清的環保提案和建議書,也使很多問題得到了及時妥善地解決。梁會長給它的界定是:“我們是一個民間組織,要從行動上去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協助政府做好環保工作。”
梁從誡是一個非常愛護動物的人。早年在五七干校“勞動改造”時,他看到當地農民扔掉一只小貓,不忍心,就把那只還沒睜眼的小貓抱回了家喂養。由于小貓太小,他就用滴眼藥水的小瓶子特制了一個小“奶瓶”,把奶粉裝在里面,每次給小貓喂上幾滴。從此,每天下地干活時,有小孩的婦女都利用休息時間回家去給孩子喂奶,而梁從誡就跟著回去喂他的小貓。然后就匆匆趕回地里干活。在他的精心喂養和關愛下,小貓健康地活了下來,后來還為他抓了很多老鼠。
在一次“自然之友”的例行討論會上,有人提起了樹木的濫砍亂伐現象,接著話題又轉移到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梁從誡聽后,感慨頗多,他號召“自然之友”的所有成員從自己做起,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從此,協會成員再到常去的幾家餐館就餐時,總是隨身帶上自己的筷子,有的還專門做了裝筷子的袋子。他說:“連我們自己都在使用一次性筷子,你怎么去影響周圍的人!”起初,那家餐館的老板還認為是他們嫌筷子不干凈,還一再向梁從誡他們做解釋:“我們的餐具都是消過毒的,很干凈的。”到了后來,飯店的老板終于明白,原來這些人帶筷子是為了支持環保,節約木材。在“自然之友”的影響下,周圍幾家比較大的餐館也開始放棄了向顧客提供一次性筷子,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循環利用的筷子。
1995年3月,梁從誡作為中國非政府組織代表應邀參加在印度阿姆達巴德市舉辦的“環境教育中心”研討會;同年,10月6日~8日,應邀到華盛頓參加“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年會”。
1996年3月,梁從誡又在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做了《大聲疾呼,加強環保》的大會發言。
1998年7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中國訪問。梁從誡應邀出席在桂林舉行的總統與中國民間人士干預環境問題的圓桌討論會。會上,他把一張中國金絲猴的照片作為禮物送給克林頓,克林頓望著照片,幽默地說:“哦,那是我的表親。”梁從誡說,金絲猴是靈長類中除人類之外的唯一的紅唇動物,現在已剩下不足1200只。10月5日,梁從誡當面向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提交一封公開信,懇請他更有效地制止英國國內藏羚絨的非法貿易。
1999年,“自然之友”的一位張主任陪著梁從誡去青海考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當地的藏族朋友領著他們從一個帳篷邊上走過,可帳篷門口拴著一只兇猛的藏獒。藏族朋友再三叮囑他們,千萬不要到藏獒跟前去,并解釋說這種狗對主人無比忠誠且從來不叫,可一旦發現有陌生人走近,它就會變得非常危險,有可能傷及生命。梁從誡一直笑呵呵地聽著。過了一會,張主任發現梁從誡不見了,從帳篷后面繞過來,發現他正坐在藏獒旁邊,撫摸著它的腦袋跟它聊天。
1999年7月3日,梁從誡榮獲“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與香港“地球之友”組織共同頒發的“地球獎”;12月16日梁從誡獲得國家林業局頒發的本領域最高獎項——“大熊貓獎”。
2000年8月24日,梁從誡應聘為北京“奧申委”的環境顧問;8月31日,梁從誡榮獲在亞洲地區有極高聲譽的菲律賓“雷蒙·麥格賽賽獎”,他將5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給了“自然之友”。
2001年9月12日,梁從誡代表“自然之友”出席由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舉辦的“兩岸環境教育研討會”并做大會發言。
盡管梁從誡于2010年10月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自然之友”必將在中國的環保道路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之友”迎來了它的第11個生日時,在“保護自然,善待自然”的號召下,一大批具有環保觀念的社會人士和大學生先后加入到了環保的行列,他們開始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周圍的人們。
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自然之友”使“愛護環境、善待自然”的觀念成為現代公民的一種意識,并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逐漸接受。
上一篇:查爾斯王子重視環保
下一篇:治沙綠化女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