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卡夫卡《往事一頁》全文|賞析|讀后感
〔奧地利〕卡夫卡
看起來,保衛我們的祖國這件事,從前讓人給大大忽視啦。迄今為止,我們誰都對它漠不關心,各人全忙著各人的事情;可最近一些時候發生的情況,卻使我們深感憂慮。
在皇宮前面的廣場上,我開著一家修鞋店。一天清晨,我剛推開店門,就發現通向廣場的所有路口全讓武裝人員占據了。但一眼便可看出這并非咱們自己的士兵,而是一伙來自北方的游牧人。我不明白,他們怎么能長驅直入,一下子就到了我們這離邊界很遠的京城。一句話,他們是來了,而且人數似乎與日俱增。
依照自己的習性,他們都露宿在戶外,對房子什么的討厭極了。他們成天忙著要么磨刀,要么削箭,要么練習騎馬,把我們這塊平時安安靜靜、小心翼翼地保持著清潔衛生的廣場,變成了一個真正的馬廄。有幾回,我們也從店里跑出去,試圖至少把最令人惡心的糞便垃圾清掃掉。可后來這樣的嘗試越來越少,因為不僅白花力氣,而且我們還冒著被野馬踏傷和遭皮鞭抽打的危險。
和游牧人交談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懂我們的語言,本身又幾乎沒有自己的語言。他們相互打起交道來就象一群野鳥,只聽見他們不斷發出野鳥似的聒噪聲。反之,對于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設施,他們也不理解,也不以為然。你對他們打手勢,他們根本不理睬,哪怕你說掉下巴頦,手比劃得脫臼,他們還是不明白你的意思,而且將來也永遠不會明白。他們經常地扮鬼臉, 隨后又翻白眼,又是吐唾沫;但他們這樣做既不想表示什么,也不想嚇唬誰,而僅僅是出于一種習慣。他們想要什么就拿;但你卻不能說他們采用了武力。因為他們一來,我們總是站到一邊,愛拿什么全讓他們自便。
我存起來的一些貨色也讓他們給拿走了,但為此我卻沒啥可抱怨,因為只要看看別人,例如對門那位肉店老板的遭遇,我便心安理得了。他每次剛進貨就被一搶而空。全讓游牧人吞進了肚子。他們的馬也吃肉;經常是一個騎兵躺在他的馬旁邊,與馬同啃一塊肉,各啃各的一頭。肉店老板非常傷心,卻又不敢停止供應肉。我們理解他的心情,便募集一些錢支持他。須知,這些游牧人要是得不著肉吃,天曉得他們會想到干什么;更何況,即便他們每天都有肉吃,還誰都不知道他們會干什么啊。
前不久,肉店老板琢磨著,他至少總可以省下宰殺牲口的力氣吧,于是第二天早晨干脆牽了頭活牛來。這蠢事但愿他千萬別再干。大約有一小時之久,我一直在店子后面的地板上趴著,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墊褥統統一股腦兒堆在身上,為只為不聽見那頭公牛的慘叫聲。原來,游牧人從四面八方向它沖去,用牙齒從它溫暖的身體上一塊一塊啃肉吃。直等喧囂聲平息了老半天,我才大起膽子走出門去,只見游牧人全困倦地躺在公牛的尸骸周圍睡著了,活象一群睡在酒桶周圍的醉鬼。
這當口,我相信我剛巧看見在皇宮里的一扇窗戶后面,站著皇帝陛下。平常,他可從不到宮內靠廣場的房間來,而總是生活在最里面的花園中:然而這一次——至少我是如此感覺——他卻站在一扇窗戶后邊,低垂著頭,看著宮前發生的事。
“這樣下去怎么收場啊?”我們大家你問我,我問你,“我們要承受這樣的負擔和磨難到什么時候呢?皇上的宮殿把游牧人吸引來,他卻沒辦法把他們趕出去。宮門始終閉著: 經常耀武揚威地出出進進的衛隊,眼下全呆在裝了鐵柵的窗戶的后邊。拯救祖國的重任我們卻擔當不起哩; 須知,我們也從未夸過口,說自己有這種能耐。事情純屬誤會; 而我們呢,卻將毀于這個誤會。
(王蔭祺 譯)
選自《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賞析】 《往事一頁》描述一個游牧民族從很遠的邊界長驅直入,一夜之間京城的通往廣場的所有路上全讓游牧民族的武裝人員占據了,而皇帝陛下卻站在一扇窗戶后邊,低垂著頭,看著宮前發生的一切束手無策;經常耀武揚威地出出進進的衛隊,眼下全呆在裝了鐵柵的窗戶的后邊,不敢出來。而老百姓受到極大的磨難。作品通過這樣一個寓言式的非現實的故事,反映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出了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及其軍隊,應該擔負起保衛祖國的任務,在民族危亡的時候,應該擔負起拯救祖國的責任。
小說采用局內視點的敘述角度,讓作品中的人物——開修鞋店的小業主來回憶往事,敘述故事,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這篇小說和卡夫卡的有些作品一樣,作者也是以寫實的手法來敘述一個非現實的故事。作品中既沒有官兵或老百姓與敵人展開血與劍的戰斗的曲折驚險情節,也沒有描寫敵人燒殺淫擄等悲慘的場面,而且采取平直的描敘方法,從描敘這個游牧民族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與當地居民迥然不同所引起的反響,來揭示祖國被外族侵占所造成的悲劇。
這篇小說為什么要描述游牧人沖向那頭公牛,用牙齒從它的身上一塊一塊啃肉吃的情景?這樣的情景顯然具有象征意義。至于它象征什么,可能是象征祖國所遭受的蹂躪和痛苦。
荒謬性是這篇小說的又一特點。游牧人從四面八方沖向公牛,公牛發出了凄慘的叫聲,這時皇上“卻站在窗戶后邊,低垂著頭,看著宮前發生的事”,衛隊“全呆在裝了鐵柵的窗戶的后邊”,而把拯救祖國的重任交給老百姓。作者就是采用這種荒謬性的手法,再加上敘述人的感受,和人物心理的刻劃:“拯救祖國的重任我們卻擔當不起哩;須知,我們也從未夸過口,說自己有這種能耐。事情純屬誤會,而我們呢,卻將毀于這個誤會?!边@就進一步點明了這種荒謬性,以引起讀者的思考。
(程均)
上一篇:《干將莫邪》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我的絕妙壞詩》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