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傳文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歷史著作,如《左傳》、《資治通鑒》。
2.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歷史著作,創始人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我們通常說的二十四史都屬于這種體裁,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四史:《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私人寫的人物傳記也屬于這一類。
3.紀事本末體;南宋袁樞首創,他根據《資治通鑒》所提供的材料,歸納為二百多個專題,其特點是以事件為主線貫串有關材料,如“三家分晉”、“秦并六國”等。
(二)論說文
1、論: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如賈誼的《過秦論》、蘇洵的《六國論》等。一般說,人物論、史論等較莊重的內容多采用這種體裁。
2.說:主要是闡述某種義理。如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敦頤的《愛蓮說》等。一般說這種體裁接近于文學性散文。
3.辯:用于駁證某種錯誤論點或辯證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等。
4.原: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風尚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的議論文,理論性很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等。
5.寓言:這種文學形式要求富有哲理性。如《孟子》中的《奕秋》、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等。
6.書信:書信雖是應用文,但不少在古代論說文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如司馬遷《報任安書韋》、王安石《答司馬涑議書》等,都是出色的文論或政論。
7.贈序:雖是應用文,但就內容而言屬于議論或敘議結合的文章。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8.奏議:亦為應用文,但就內容說大部分是議論文。如賈誼的《論積貯疏》(疏,分條陳述意見)、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陳述某種情況或意見)。
(三)雜記文
1、山川景物人事記:這類文章很多,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姚鼐的《登泰山記》等。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聞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介、文學考證、讀書雜記、科學小品等。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沈括的《夢溪筆談》等。
(四)應用文
這類文章范圍廣泛,門類較多,這里不加介紹。
上一篇:《委婉》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文言文的翻譯》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