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原文、賞析、鑒賞
老舍(1899~1966),我國現代優秀作家和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又名舒舍予,滿族,北京人。191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校,在北京、天津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師。1924年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中文教員,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寫出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顯示了幽默的才能。1930年回國后,先后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在濟南時創作了長篇《大明湖》,后改寫成著名短篇《月牙兒》。這時期還寫了許多短篇和長篇,其中反映人力車夫生活的長篇《駱駝祥子》影響最大,成為他的代表作。
抗戰時期,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團結文藝界人士,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并寫了大量的各種形式的作品,以長篇《火葬》、《四世同堂》,劇本《殘霧》等最為著名。1946年赴美國講學。1949年回國迎接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作熱情更為高漲,寫有劇本《方珍珠》、《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西望長安》等二十三個劇本,無情地鞭笞舊社會,熱情地歌頌新社會。許多作品被搬上舞臺和銀幕。他的創作善于描寫社會下層小人物的生活,語言幽默,通俗,富有京味,被稱為“當代語言藝術家”,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曾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8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為了紀念他,在他北京的舊居建立了“老舍紀念館”。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杜甫·絕句》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臧克家》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