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
“所”在古漢語中作為結構助詞時有兩種用法:
(一)與“為”配合,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如“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這方面的例證,可參看“古文知識”有關被動句的部分。
(二)同及物動詞、形容詞組成“所”字結構。這時的“所”兼有指代作用,相當于“……的人”、“……的東西”、“……的原因”、“……的地方”、“……的事情”等名詞性短語。其組合方式可分以下幾種:
1、所十動詞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 所從來:從何處來。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所言:指說的內容。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順:順從的人。所畔:叛離的人。
2、所十動賓結構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公輸》 所不足:指不多的人民。所有余:指有多余的土地。
3、所十形容詞
以己所長攻人所短。 所長:長處。所短:短處。
4、所+動詞+名詞(或“者”)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信陵君竊符救趙》 所過屠者:所看望的屠夫。
二、者
“者”在文言文中常見。它原是一個有指稱作用的代詞,后來逐漸虛化,竟成了助詞,但還帶有指稱代詞的性質。如“師者”可譯為“老師這種人”,“粟者”可譯為“粟米這東西”等。
“者”字作為結構助詞。常用在動詞、形容詞、數詞、方位詞的后面組成名詞性的“者”字結構。它在句中相當一個名詞,凡是名詞所能充當的成分,它都能充當。下舉數例:
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 游者:來游的人。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戚者:悲哀的樣子。
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 軒敞者:高起寬敞的地方。
不者,吾屬皆為所虜。《鴻門宴》 不者:不這樣。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者:……的原因。
上一篇:《介詞“為”、“以”、“于”的用法》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形容詞詞尾》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