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灌水①之陽②有溪焉,東③流入于瀟水④。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⑤是⑥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⑦也,名之以其能⑧,故謂⑨之染溪。予⑩以愚觸罪,謫瀟水上(11)。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12)家焉(13)。古有愚公谷(14),今予家是溪(15),而名莫能定,土(16)之居者,猶(17)龂龂然(18),不可以不更(19)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20),又買居(21)之,為愚泉。愚泉凡(22六)穴,皆出山下平地(23),蓋(24)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26),為愚溝。遂負土累石(27),塞其隘(28),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29),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30)以愚辱焉。
夫(31)水,智者樂(32)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33),何哉?蓋(34)其流甚下(35),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36),大舟不可入也。幽邃(37)淺狹,蛟龍不屑(38),不能興云雨(39),無以(40)利世(41),而適(42)類于予(43),然則(44)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45),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46),睿(47)而為愚者也。皆不得(48)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49),故凡為愚者,莫我若(50)也。夫然(51),則(52)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53)而名(54)焉。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55萬)類(56),清瑩秀澈,鏘鳴金石(57),能使愚者喜笑眷慕(58),樂而不能去(59)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60)以文墨自慰,漱滌(61萬)物,牢籠(62百)態,而無所避(63)之。以愚(64)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65),昏然而同歸。超鴻蒙(66),混希夷(67),寂寥(68)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69)于溪石上。
[注 釋]
①灌水:瀟水的支流,源出廣西灌陽西南。②陽:山之南水之北。③東:名詞作狀語,往東。④瀟水:湘江的支流,源出湖南道縣的瀟山。灌水、瀟水都在當時永州境內。⑤姓:名詞用如使動詞,讓……姓……。⑥是:此,這。⑦可以染:“可以之染”的省略。以之,用它。⑧名之以其能:即“以其能名之”,狀語后置。能,功能。⑨謂:稱,叫做。⑩予:我。(11)上:旁邊。(12)尤絕者:風景特別美的地方。(13)家焉:在那里定居。家,名詞用如動詞,指安家。焉,于之,在那里。(14)愚公谷:在今山東淄博北面。(15)家是溪:“家于是溪”的省略。(16)土:本地。(17)猶:仍在。(18)龂龂(yín)然:爭辯的樣子。(19)更(gēng):更改。(20)焉:于之,在那里。(21)居:占有,擁有。(22)凡:共。(23)出山下平地:“出于山下平地”的省略。(24)蓋:語氣助詞,可不譯。(25)上出:向上冒出。上,名詞作狀語。(26)南:名詞用如動詞,向南流去。(27)負土累(lěi)石:指運土堆石。負,背。累,堆積。(28)塞其隘:堵住水溝狹窄處。(29)錯置:交錯在一起。(30)咸:全,都。(31)夫(fú):發語詞,表議論開始。(32)水,智者樂(yào)也:水,是聰明智慧的人所喜愛的。語出《論語·雍也》:“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樂,愛好,喜愛。(33)見辱于愚:被以愚命名而受辱。見……于……,古漢語表被動的一種句式。(34)蓋:因為。(35)下:低。(36)坻(chí)石:水中高起的石頭。(37)幽邃(suì):昏暗深遠。(38)不屑(x):認為不值得。(39)興云雨:興云作雨。傳說“龍從云,虎從風”,有龍才能興云作雨。(40)無以:沒有什么。(41)利世:“利于世”的省略。指給世人造福。(42)適:正好,恰好。(43)類于予:跟我相似。于,同。(44)然則:既然如此,那么……。(45)寧(nìng)武子“邦無道則愚”:語出《論語·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聰明),邦無道則愚(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名俞,謚武,春秋時衛國大夫。(46)顏子“終日不違如愚”:語出《論語·為政》:“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顏子,指顏回。違,指提出不同意見。(47)睿(ruì):明智。(48)得:能。(49)違于理,悖(bèi)于事:互文,即“違悖于事理”。違,悖,都是違反的意思。(50)莫我若:即“莫我若”,沒有像我這樣的。否定句賓語前置。(51)然:既然如此。(52)則:那么。(53)專:獨占。(54)名:名詞用如動詞,給……命名。(55)鑒:照見,明察。(56萬)類,萬物。(57)鏘(qiāng)鳴金石:“鏘鳴如金石”的省略。鏘,金玉碰擊的聲音。(58)眷慕:眷戀愛慕。(59)去:離去。(60)頗:稍,略微。(61)漱滌:滌蕩,沖洗。(62)牢籠:包羅,囊括。(63)避:避忌。(65)不違:相合,一致。(66)超鴻蒙:指超越天地塵世。鴻蒙,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狀態。語出《莊子·在宥(yòu)》:“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這里指宇宙、大自然。(67)混希夷:指與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虛寂玄妙的境界。語出《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是道家所指的一種形神俱忘、空虛無我的境界。(68)寂寥:寂寞清靜。(69)紀:同“記”。
[譯 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有個姓冉的人家曾經在這里居住,所以讓這條溪也姓冉,叫它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根據這種性能來命名,所以稱它為染溪。我因為愚而犯了罪,被貶到瀟水之濱。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往里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了家。古代有個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在這條溪邊,可溪的名字沒人能肯定,(為此)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稱為愚溪。
我在愚溪旁,買了座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在那兒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屬我擁有,把它稱作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出自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形成一條愚溝。于是運土堆石,堵住泉水通道狹窄處,又形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奇妙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來命名使它們受到玷辱了。
水這東西本是智者所喜好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所玷辱,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位很低,不能用它來灌溉。又像從高山上奔流直下十分湍急,而且溪中有很多露出的石頭,大船不能駛入。它地處幽深,水流淺狹,蛟龍不屑于在這里藏身,不能憑借它興云布雨,不能為世人造福,正好同我類似,既然如此,那么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政治黑暗時就顯得很愚昧”,這是聰明而故意裝愚蠢的人。顏回“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好像很遲鈍”,也是本來很睿智而故意裝愚蠢的人,他們都不能叫做真愚。如今我遇到的是政治清明的時代,卻做了與事理相背謬的事情。所以凡是稱為愚人的沒有誰像我這么笨的了。既然如此,那么天下人就沒有誰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可以獨占它并給它命名了。
溪水雖然不能對世人造福,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冽明澈,能發出金石般悅耳的響聲,能使得我這個笨人喜笑顏開,眷戀愛慕,高興得不愿離去。我雖然跟世俗不合,卻稍能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它)蕩滌世間萬物,囊括社會百態,而無所避忌。(因此)我用笨拙的言辭來歌頌愚溪,(覺得我與它)茫茫然并沒什么背于事理,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趨歸。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的境界,在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知道我的存在。于是作《八愚詩》,刻在溪石上面。
[鑒 賞]
不平則鳴,《愚溪詩序》寫于柳宗元的貶為永州司馬期間,憤懣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平平而起,娓娓道出為小溪更名為愚溪的由來。然后寫沿溪所見景物無一不以愚名之,然而以愚受辱的“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山水如此,人杰亦然——這就是潛臺詞。往下文勢開始轉及,歷數愚溪不能灌溉,不能行舟,不能藏蛟龍,興云雨,一言以蔽之:“無以利世”。強烈地反映出作者在被貶的境遇中不能施展抱負的憤懣。接著引出兩位古人——寧武子和顏回,聰明而故意裝愚蠢的人,特別是寧武子懂得“邦無道則愚”的處世哲學,是真聰明,而自己卻硬想去改革弊政,結果“以愚觸罪,謫瀟水上”,非愚而何?為了避免政敵抓辮子,他不能單舉寧武子,而必須帶上顏回,并且必須聲明自己的愚是“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而與以上二人不同。作者用心,可謂良苦。文鋒乍露,掀起高潮,突然一轉,“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用自己“不合于俗”的筆去“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一語,則可見作為文學家和改革家的勇氣。于是我們想起了他的《捕蛇者說》等為民鼓與呼的名篇。結末,以與山水草木融為一體,“超鴻蒙,混希夷” 超越現實處境聊以自慰。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這篇序文的寫法。
上一篇:《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扁鵲見蔡桓公》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