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無用,實踐為重
知識是寶庫,但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是實踐。——英.托·富勒
荒原依舊是荒原,原本不相識的兩人如今卻大打出手。倘若他們要是明白實踐的道理,想必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悲劇。從早上到中午直到月上梢頭,他們一直在辯論。難道他們沒有現(xiàn)出自己的知識嗎?不是的,他們無不用自己的知識,竭盡全力的駁倒對方。但是他們忘了,忘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贏得后人的稱贊
美國18世紀的杰出科學家、政治家富蘭克林,以其發(fā)明避雷針等電學成就而被稱為“電學之父”。
在富蘭克林之前,人們對雷電一直沒有正確的認識。富蘭克林從一次電學實驗中受到啟發(fā),斷定雷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為了證實自己的設(shè)想,他決心把天空的雷電引下來。
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他將一塊大的絲綢手帕扎到杉木條十字支架上,做成一個風箏。風箏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幾十厘米的細鐵絲,細鐵絲與放風箏的細麻繩相連,麻繩下端系絲綢帶,綢帶上掛了一把銅鑰匙。風箏穿入帶有雷電的云層中,閃電在風箏上閃爍。
一道閃電掠過,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拉著麻繩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時,突然,一道電火花向他手上擊去。。后來他又用萊頓瓶收集了“天電”去做試驗,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從此,人們認識了閃電的本質(zhì)就是大氣中的放電現(xiàn)象。
富蘭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針的設(shè)想,并且經(jīng)過多次試驗,制成了實用的避雷針。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贊揚他說:“富蘭克林是從天上取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實踐造福萬千黎民
李時珍在年輕的時候就聽人說,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羅,李時珍費 了一些周折,終于找到了這種植物,他為了探明究竟,親自服下了曼陀羅,發(fā)現(xiàn)它有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后來曼陀羅被廣泛用于制造麻醉劑。人們終于得以減輕病痛所帶來的痛苦。
眾多名人的事例無不告訴我們正是實踐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只有邁出了實踐這一關(guān),成功才有可能
上一篇:楊儀雯《空談會誤國,實干見成效》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楊亞楠《空談是行動的影子》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