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種理想境界,中國文化中,“和”字結構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遠的意境。它根植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和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之美。
人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固然重要,但人和才是成功關鍵所在。在家庭中,夫妻舉案齊眉,相親相敬;兒女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兄長,有著孔融讓梨的美德,這便是“家和萬事興”。在學校里,同學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師生之間如朋友般自在,便不會出現校園暴力那樣的不和事件。在社會中,商人追求和氣生財,人與人交往講究平和沖淡,老者和藹可親,不倚老賣老,人們都寬容和愛??鬃釉凇抖Y記》禮運篇中談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此般大同社會便是對和文化的追求。只有人和,社會才能和睦,國家才會強大昌盛。
“和”是和平,是千千萬萬經歷過戰爭與苦難的人們的心之所向?;赝麣v史長河,向往、維持和平的故事人皆稱道。古有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保得大唐一方邊境安寧,今有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贏得世界各界掌聲,古往今來,無數將士都為“和”而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到了國力日益強盛的今天,領袖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帶理念,繼承絲綢之路文化精神內涵,造福沿線國家。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以和為貴的友好姿態。傳承和文化,延續中華文明之美。
“和”是謙和,和衷共濟。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先,對“我見相如,必辱之”的廉頗避而不見,而廉頗得知真相后,到相如門前負荊請罪,將相之和,使得當時的趙國國力強盛??追蜃诱f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謂和,就是心中不去比斗相爭,所謂不同,是指每個人的所學,所立的志向不同。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和文化精神去解決問題,以營造一個寬容,和諧的社會氛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只有人與人之間寬容和愛,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中華文化才能得以傳承,經久不衰,弘揚和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之美。
上一篇:司家旖《和忠共濟》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李揚《和未來的我打電話》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