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老嫗能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老嫗能解:lǎo yù néng jiě
詞源: 宋·釋惠洪 《冷齋夜話》 卷一:“白樂天每作詩, 問曰解否?嫗口解, 則錄之; 不解, 則易之。”
詞由: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生活在安史之亂后唐王朝日趨衰落的時代。因對社會生活和民間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 所以他的詩歌較能反映勞動群眾的思想感情。相傳他每作一首詩, 先要讀給街坊老年婦人聽, 問能不能聽懂?如果老婦人說懂了, 就作為正式稿定下來;如果說不懂, 就進行修改, 或者重新改寫, 一直改到老婦人能聽懂為止。這一傳說, 反映了白居易的詩歌有較深厚的現實性和群眾性。
詞義: 白居易寫的詩能使老婦人聽得懂。后用以形容詩文的淺顯明白。
書證: 清·王愷運 《湘綺樓論唐詩》:“居易急求人知, 意陳于詞,遂令老嫗能解。”錢玄同《寄陳獨秀》:“若普通應用之文, 尤須老老實實講話, 務期老嫗能解; 如有妄用典故, 以表象語代事實者, 尤為惡劣。”
上一篇:成語《群策群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老死不相往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