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地里,不一樣的人文產生不一樣的文明。不一樣的文明交輝著不同的風俗。不一樣的風俗延續著不同的寄托。
冬風吹過,道路兩旁樹葉飄零。天雖冷,但人的心卻熱得異常,因為,春節就快到了。大街上滿是喜慶的感覺,到處張貼著火紅的對聯,圖畫;四下掛滿了鮮紅的燈籠,紙盒。這紅色,歷來是中國人心中最喜氣的顏色,看在眼中,心里也泛起陣陣暖意。
一切都很傳統,只是……
只是對聯不再是手寫;貼圖不再是人剪的;燈籠不再用火點了;紙盒不勞手折了。一切,都是齊刷刷地從現代的印刷廠中印出來的,幾乎一樣地工整,一樣地美觀,一樣的喜氣洋洋。
或許你會說這樣的春節沒有中國的味道,說這是拋棄了中國的風俗。 答案就是否定,否定那所謂的遺忘自己風俗的說法。時代的變化決定文化的差異是必然的。現代科技的運用正是節日新生。
難道要傳統就必須返古?所謂傳統,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內涵。節日是一種體現文化內涵的形式,而節日中的點綴更只是微乎其微的細節。更何況,細節處是在變地更完美,更居新意。這樣的春節,才更體現了不斷創新,不斷更進卻又不失風俗的健康面貌。這樣的進步和改變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而如果只是刻意而死板地從形式上“保持風俗”,雖說看上去是一種保護自我精神文化、風俗特色的行為,而事實上,這是一種精神文明的滯留。而且,時間越久,單一而不變的春節必將成為一種純粹的形式,使人在單一中麻木了自我的精神。而失去了精神才是最嚴重、最失本的失去傳統。并且,一味追求返古的社會又如何大踏步的進步呢?
風俗的內涵在于順應歷史,并不不短給予新的活力。今年新年,短信賀年或是e-mail祝福已顯得很常見。這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得相距甚遠的親朋好友間都能夠在這一傳統的節日中互相祝福。雖然,這及不上登門拜訪那么親切,但是,古人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那么我們如今萬里傳話語,距遠心連心。一些遠在他國的親友也通過高新科技受到了遙在故鄉的慰問,而國內的人也因為高速發展的科技而受到了客居異國的親人的祝福。
正是高科技,中國的傳統傳遍了世界各地。 正是在這個現代而傳統的春節中,一個傳統而不斷進步的中國已在明天招手……
上一篇:張菲雨《春色自從實干來》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杜紀宏《春雨的洗禮》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