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H.杜姆巴澤《預演》全文|賞析|讀后感
〔蘇聯〕 H. 杜姆巴澤
我們是老同學,當時我們倆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課桌。當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我們常一起沖著他的后背做鬼臉兒。我們還一起參加期末補考。
這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來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今天,我終于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了四層樓……
不知道他是否還能認出我來?
我毅然按了一下電鈴。
“不怕爛掉你的臭爪子,可惡的東西! 震得整個房子嗡嗡響。什么時候你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里面傳出一陣叫罵。
我羞得滿面通紅,連忙把手塞進口袋。前來開門的是一個淡黃頭發的女孩,看上去約莫有八九歲。
“努格扎爾·阿馬納季澤在這兒住嗎?”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紹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學。”
“噢,您請進來吧! ……瑪穆卡! 爸爸的同學紹塔叔叔來了。”女孩朝里邊喊了一聲,領著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沖出一個六歲左右的小男孩,渾身是墨水污跡。
“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嗎?”
“不在。他們很快就會回來的。”
“你倆在做什么呢?”我問。
“我們在玩‘爸爸和媽媽游戲’。我當爸爸,姆濟婭當媽媽。”瑪穆卡對我說。
“你們玩吧,我不妨礙你們。”我一面點著煙,坐在沙發上。“不知道努格扎爾過得怎么樣,”我尋思著。“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們尖利的喊叫聲把我從遐想中喚醒起來。
“喂,孩子他媽! 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瑪穆卡問道,顯然是模仿某個人的腔調。
“吃個屁! 我倒要問問你,我拿什么來做飯! 家里啥也沒有!”
“你的嘴可真厲害! 罵起人來活象個賣貨的娘兒們!”
“你怕什么! 在飯館一坐,就能吃個酒醉飯飽……可我怎么辦?”
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昨天夜里你跑哪兒逛去了?說!”姆濟婭握著兩個小拳頭,叉腰站著。
“你管不著!”
“什么,我管不著?好吧,我叫你和那幫婊子鬼混!”
“你瘋啦?!”
“我受夠了! 夠了! 今天我就回娘家去! 孩子統統帶走!”
“不準動孩子,你自己愛上哪就上哪兒!”
“沒那么簡單!”
“把兒子給我留下!”
“不行,我已經說了!”姆濟婭高聲叫道。
“你聽著: 把兒子留下! 要不然……”瑪穆卡抱起枕頭,一下子砸在姆濟婭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牲!”姆濟婭掄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頭上。她打得是那樣厲害,瑪穆卡的兩眼當即閃出了淚花。
我跳起來把他們拉開。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這是什么游戲喲!”
“放開我,尼娜!”姆濟婭突然朝我喊道。“你們這些鄰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兒! 我整天受他的氣,沒法跟他過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喝干了可惡的東西!你們瞧,我瘦成了什么樣子!”姆濟婭用纖細的指頭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臉蛋兒。
“別信這個妖婆的鬼話!”瑪穆卡沖我說。
“不要吵了!”我實在控制不住,向他們大吼了一聲。孩子們恐懼地盯著我。我喘過一口氣,勒令兩個孩子向我發誓,保證往后不再扮演他們的爸爸媽媽,然后便步履蹣跚地離開了這個家。
“看來,我的朋友生活得滿快活的!”我一路上想著姆濟婭和瑪穆卡,他們在我面前表演了一幕未來家庭生活的丑劇。
(見江 譯)
選自《蘇聯文藝》1983年第1期
【賞析】 該作構思別致新穎,描敘真切細密,顯示出獨特的審美價值及藝術情趣。小說寫“我”登門拜訪一位十五年未曾謀面的老同學,進得門來,卻觀賞了一幕小兒女玩“爸爸和媽媽游戲”的活劇。作品便以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展現了“我”的同學活生生的家庭生活情狀,同時又以這對孩子“預演”了“一幕未來家庭生活的丑劇”作結,引發人們的深思。
全篇正面展開的情節是“我”在“老同學”家所見的一場“游戲”。實際上這是一場模仿性的紀實表演。表演者是“老同學”八、九歲的女兒與六歲左右的兒子。表演的內容正如“爸爸和媽媽游戲”的名稱所云,是他們的父母日常生活情景的典型概括。 兒子扮演的父親, 在家里向老婆要吃要喝;女兒扮演的母親,則以“吃個屁”的氣憤口吻回敬,隨后便是一場粗俗不堪的唇槍舌戰。從這場游戲中可以看出,妻子指責丈夫根本不顧念家庭,時常在酒店飯館吃喝,甚至夜間在外與“那幫婊子鬼混”,她實在不能忍受,決計要帶著孩子搬回娘家去。丈夫呢,對妻子的指責似承認非承認,強硬以對,但決不允許她把兒子帶走。矛盾急劇激化,雙方便大打出手。兩個扮演者,竟也演得十分情真,完全進入了角色,竟至“打得是那樣厲害”,使弟弟的“兩眼當即閃出了淚花”。在現場觀看的“我”此時再也不能忍受,“跳起來把他們拉開”。誰知扮演母親的女兒,竟把“我”當成平時勸架的鄰居“尼娜”,兒子也應和著把“我”當成相應的“劇中人”,繼續忘情地演出。直到“我”實在控制不住,向他們大吼了一聲,才制止了這場鬧劇的演出。這一對十歲以下的兒女,與父母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及矛盾了如指掌,嫻熟于心,扮演起來是那樣的逼真。看起來是一場兒童游戲,實質上是一對夫婦家庭生活的再現。這樣的構思可謂別出心裁。不僅如此,作者透過這一外在現象,又作了進一步的深沉思索。作品的結尾,諷刺性地點示了“朋友生活得滿快活”的同時,又含蓄地掘發了這對夫婦家庭生活丑劇對孩子心靈所造成的嚴重污染,以及對未來一代家庭生活的惡劣影響。這就使作品的思想容量及審美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小說在體現構思的具體描敘上,也極為細密真切。作品開頭一節,似乎只是交代“我們是老同學”的關系,其實在這段介紹性的文字中,包含甚豐。其中著意突出的是當年他們倆上課時如何沖著老師后背做鬼臉,一起參加期末補考等等,都是為這位“老同學”婚后生活的荒唐行徑作伏筆。同時也有助于體現“老同學”性格發展的內在邏輯性。此外,“我”在情節開展中的幾處穿插性描寫,也都處理得異常細膩、自然和真切,顯示著作者不凡的藝術功力。
(秋子)
上一篇:《霧境》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飽學之士》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