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
翻開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畫卷,那筆筆丹青翰墨勾勒出一個時代的印記。五.六十年代,是革命先烈不屈不撓,開疆辟土重樹新中國形象的年代;七.八十年代,是祖輩們艱苦奮斗,構造新中國美好藍圖的時代。而如今,正是80后90后叱咤風云的年代。
80后90后,一直頗受爭議。他們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他們沒有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們沒有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他們一生下來,就活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新事物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影響著他們的身心。有人擔心,這些80后90后難以擔負起祖國的重任。可是時代變遷朝代更替中,留下更多痕跡的卻正是那些與世俗不同的人。
“孩兒立志出鄉關”的毛澤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以筆為槍以字為彈”的魯迅,正是由于他們不同于先人的思想,才打破了舊社會濃黑的悲涼,迎來了新中國燦爛的曙光。而如今的80后90后,他們叛逆的行為,非主流的做法,卻是一種不斷創新,追求進步的可貴精神,不斷推動著祖國進步繁榮。
文壇上,同為80后,卻走在兩個極端的知名作家韓寒.郭敬明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他們一個不羈世俗,痛斥黑暗,熱衷于賽車,創作,待友熱誠,孝敬父母;一個追求名和利,聲與譽。但他們截然相反的價值觀卻正是當今社會80后90后價值觀的簡略縮影。
體壇上,一個個英勇矯健的身姿,一個個身披五星紅旗的背影,一個個站在領獎臺上,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而淚流滿面的健兒,正是那些80后90后,他們用柔弱的肩膀大氣祖國榮譽的大任,他們用汗水和淚水向社會證明80后90后是能吃苦的,是可以承擔國家重任的人。
政壇上,80后90后的身影也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29歲、擁有清華大學碩士文憑的周森鋒當選湖北宜城市市長;24歲的海歸碩士趙臻出任昆明某辦公廳廳務委員;出生于1984年,24歲的南開大學金融系碩士生潘寧是南開大學研究生會常務秘書長,在北京奧運會和達沃斯論壇上,都有身為志愿者的她忙碌的身影。面對社會上對“80后”的普遍評價——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浮躁一代,潘寧笑著說:“這評價恐怕有點片面吧,現在許多崗位上的精英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們這代人正在漸漸成為社會的主要力量。”
南方雪災中,汶川大地震中,青海玉樹地震中,更多的80后90后的身姿在災區中穿梭,成為一道道靚影。歷史的光輝漸漸從老一輩人的身上褪去,但是新的光芒有重新籠罩在80后90后身上。
上一篇:李瑜《80后,90后》敘事高中作文
下一篇:陳憶波《80后,90后》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