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避債臺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為二周,有逃責(債)之臺,被竊鈇之言。”服虔注:“周赧王負責 (債),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 (shi) 于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
【今譯】 東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周赧王名義上雖仍是天子,但被諸侯侵削土地,地位與平人差不多,窮得向百姓借債,無法歸還,只好登上高臺去躲債,人們將此臺稱為逃債臺。
【釋義】 后以此典借指欠債、躲債等。
【典形】 避債臺、債臺高筑、債筑臺、周赧筑臺、周王避債臺、筑臺逃文債、逃債少高臺、臺高極天。
【示例】
〔避債臺〕 明·湯顯祖《以歌代書答趙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處世都無避債臺。”
〔債臺高筑〕 清·黃遵憲《已亥雜詩》之五十二:“海客歡呼土民怨,債臺高筑與天平。”
〔債筑臺〕 清·黃遵憲《和議成志感》:“失民更為叢驅雀,畢世難償債筑臺。”
〔周赧筑臺〕 清·王夫之《廣遣興》之二:“周郝筑臺深避債,魯哀徙宅再忘妻。”
〔周王避債臺〕 清·丘逢甲《秋懷疊前韻》之七:“愁城欲藉酒杯開,中有周王避債臺。”
〔筑臺逃文債〕 清·錢謙益《人日書事》:“筑臺未許逃文債,作廟還應祀酒神。”
上一篇:周處除三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響遏行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