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是什么意思
【典源】《世說新語·自新》:“周處年少時,兇強(qiáng)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zhan) 跡虎(一作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shí)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厲,終為忠臣孝子。” 《晉書·周處傳》亦載,中作“ (處) 謂父老曰:‘今時和歲半,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并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
【今譯】 晉代周處年少時,兇橫暴虐,為害鄉(xiāng)里,鄉(xiāng)人都很忌憚他。另外當(dāng)?shù)睾铀镉序裕街杏邪最~虎,也殘害百姓,義興人合稱為三害,而周處最為厲害。有次周處問父老:“現(xiàn)在天下太平,年成豐收,為什么不高興呢?”父老嘆道:“三害未除,有什么快樂的?”周處問:“什么是三害?”父老說:“南山白額虎,長橋下蛟,再加上你就是三害。”周處說:“如果是這樣,我能除去。”于是上山刺殺虎,又入水與蛟搏斗,與蛟在水中浮沉,一直斗了幾十里,經(jīng)過三日三夜,才殺蛟而出。聽到鄉(xiāng)人互相慶賀,不禁有改過的意思。于是去吳中尋訪陸機(jī)陸云,陸機(jī)不在,見到陸云,告訴了自己的情形,并說:“我現(xiàn)在想悔改,但已經(jīng)不小了,恐怕不會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提倡朝聞道而夕死,何況你并不算太大。而且人所憂慮的是不能立志,不必考慮好名聲會不會傳揚(yáng)。”周處于是痛改前非,終究成為一位忠臣孝子。
【釋義】 后以此典指為民除害的義勇行為; 或以三害、虎、蛟等指為害百姓的禍害。
【典形】 白額、白額虎、南山虎、三害、挾劍長橋、邅跡、周處刀、周處南山額、周侯斬蛟、除白額。
【示例】
〔白額〕 唐·李白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白額且去,清琴高張。兼操刀永興,二邑同化。”
〔白額虎〕 唐·王維《老將行》:“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shù)鄴下黃須兒。”
〔南山虎〕 唐·李白《白馬篇》:“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三害〕 唐·張祜《晚次荊溪館呈崔明府》:“況是無三害,弦歌政初成。”
〔挾劍長橋〕 唐·李賀《聽穎師彈琴歌》:“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fā)題春竹。”
〔邅跡〕 清·趙執(zhí)信《猛虎行》:“邅跡不經(jīng)義興里,磨牙卻上姑蘇臺。”
〔周處南山額〕 明·徐渭《次夕降摶雪》:“巖俱周處南山額,毳盡蘇卿北海羝。”
上一篇:吳宮教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周王避債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