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顆嘲杜甫是什么意思
【典源】《舊唐書·杜甫傳》:“天寶末詩人,(杜) 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唐·孟棨《本事詩· 高逸第三》:“ (李白) 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于聲調俳優哉! 故戲杜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輕佻》:“李白戲贈杜甫曰:‘長樂坡前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形容何瘦生? 只為從來學詩苦。’”
【今譯】 唐代天寶年間詩人中,杜甫(字子美) 與李白齊名,而李白認為自己文風豪放曠達,認為杜甫太拘泥計較格律,束縛了情感、內容。曾作詩戲贈杜甫道:“飯顆山頭遇見杜甫,頭戴著竹笠正當午。問一聲為什么這么瘦?都因為從前作詩太辛苦。”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作詩文辛苦,使身體消瘦; 也泛指吟詩作文。
【典形】 嘲飯、嘲飯顆、杜甫山、杜瘦、飯顆嘲杜甫、飯顆山、飯山瘦、詩中瘦、瘦如飯顆、子美瘦、瘦拾遺、相逢瘦、饑吟飯顆山、山頭杜甫、相嘲飯顆山、飯山嘲、作詩瘦。
【示例】
〔嘲飯〕 明·楊慎《清江引·康良卿席上》:“仙娥句笑鹽,狂客詩嘲飯,青鸞寄書西去懶。”
〔嘲飯顆〕 宋·蘇軾《徐使君分新火》:“從來破釜躍江魚,只有清詩嘲飯顆。”
〔杜甫山〕 清·王夫之《出郭赴李緩山之約》:“笛聲恰在桓伊步,飯顆初逢杜甫山。”
〔杜瘦〕 清·程先貞《乙未元日》:“飯顆相逢憐杜瘦,糠稃自食遜陳肥。”
〔飯顆嘲杜甫〕 金·元好問 《天涯山》:“詩狂他日笑遺山,飯顆不妨嘲杜甫。”
〔飯山瘦〕 宋·蘇軾《答孔周翰求書與詩》:“征西自有家雞肥,太白應驚飯山瘦。”
〔詩中瘦〕 明·李東陽《答奚元啟四首次韻》:“老年正坐詩中瘦,塵世惟笑病里閑。”
〔瘦如飯顆〕 宋·陸游《春來食不繼戲作》:“瘦如飯顆吟詩面,饑似柴桑乞食身。”
〔子美瘦〕 宋·蘇軾《次歆正輔表兄江行見桃花》:“爾來子美瘦,正坐作詩苦。”
上一篇:食玉炊桂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飲流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