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是什么意思
〖典源〗《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
〖釋義〗河伯本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看到了漫無邊際的海洋,才知道原來的認識是錯誤的。后遂用“望洋興嘆、望洋”等表示看見人家的偉大,感到自己的渺小;或比喻做事力量不足,感到無可奈何;用“貽笑大方”表示知識短淺,見笑于人;用“大方之家、大方”等指知識淵博、學有專長的人。
【望洋興嘆】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五》:“真能籠乾坤萬里于一詠之內,千古吟人,望洋興嘆。”《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嘆了。”
【望洋】吳萊《次定海候濤山》:“寄言漆園叟,此去真望洋。”趙明鑣《答周五溪書》:“恐后學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貽笑大方】《鏡花緣》第五二回:“但愧知識短淺,誠恐貽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謁。”
【大方之家】辛棄疾《哨遍·秋水觀》詞:“謂我非逢子。大方達觀之家,未免長見,悠然笑耳。”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綜其大較,不出誨盜誨淫兩端,陳陳相因,涂涂遞附。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
【大方】李漁《蜃中樓》第二四出:“蠻音嘈雜羞大方,叛角徵宮商,只好對下里巴人呈伎倆。”
上一篇:曳尾涂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未能免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