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來之食是什么意思
【典源】《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磋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今譯】 齊國發生大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了飯食,等待有饑餓的人來給他們吃。有個餓人,用袖子遮著臉,趿拉著鞋,搖搖晃晃地走過來。黔敖左手拿食物,右手舉著漿水,對他說:“喂,過來吃!”餓人睜開眼睛直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這種隨便叫我的飯食,才到了這個地步的。”黔敖過去賠禮,餓人終究不吃而餓死。
【釋義】 后以此典指帶侮辱性的施舍等。
【典形】 嗟來、嗟來食、嗟來受餒、嗟食、蒙袂非、黔敖粥、黔敖恩。
【示例】
〔嗟來〕 宋·蘇軾《和陶乞食》:“淵明端乞食,亦不避嗟來。”
〔嗟來食〕 清·陳睿思《贈張永夫》:“途窮厭見俗眼白,餓死不食嗟來食。”
〔嗟來受餒〕 清·楊潮觀《窮阮籍醉罵財神》:“為甚的節似黔敖,叫他嗟來受餒?”
〔嗟食〕 唐·李紳《卻到浙西》:“野悲揚目稱嗟食,林極翳桑顧所求。”
〔蒙袂非〕 晉·陶潛《有會而作》:“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黔敖粥〕 清·唐孫華《挽錢再亭京兆》:“活人共賴黔敖粥,濟物思開汲黯倉。”
上一篇: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四面楚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