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今譯】 春秋時,晉侯又一次向虞國借道去攻伐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進諫說:“虢國是我國的鄰邦; 虢國若亡,虞國也不保。不能遷就晉國的貪心而招致禍患。過去曾借路給晉,已經過分了,怎能再借呢? 諺語說‘頰骨與牙床相互依存,嘴唇沒有了牙齒就覺寒冷’,正好說明虞、虢兩國的關系。”而虞公不聽諫言,后晉借道先滅虢,返回時又滅虞。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彼此利害相關,互相緊密依存。
【典形】 齒寒、唇齒、唇齒國、唇亡、輔車、暮虢朝虞、唇亡齒枯、唇齒邦、唇齒累、忌唇齒。
【示例】
〔齒寒〕 清·王攄《落齒用昌黎韻》:“齒寒由唇亡,唇在今何恃。”
〔唇齒〕 唐·高適《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齒賴長城。”〔唇齒國〕 唐·杜甫《贈李八秘書別》:“戰連唇齒國,軍急羽毛書。”
〔唇亡〕 清·黃遵憲《再述》之二:“豈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鄰國到唇亡。”〔輔車〕 宋·劉筠《受詔修書述懷感事》:“處未加駢拇,于中或輔車。”
〔暮虢朝虞〕 金·元好問《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二:“洛陽城闕變灰煙,暮虢朝虞只眼前。”
上一篇:呆若木雞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嗟來之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