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語冰是什么意思
【典源】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曲士不可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譯】 井里的蛙不能與它談大海的事,因為受了地域的局限; 夏天生長的昆蟲不能與它講冰的形狀,因為受了時間的限制,偏陋的人不能與他談論正道,因為他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見聞短淺,無法理喻。
【典形】 蟲疑冰、蟲語夏時冰、難與夏蟲語、夏蟲冰、夏蟲疑冰、疑冰之蟲、休遣夏蟲知、冰有夏蟲識、夏蟲那知冰。
【示例】
〔蟲疑冰〕 宋·王安石《同王濬賢良賦》:“諒能學此真壽類,世論妄以蟲疑冰。”
〔蟲語夏時冰〕 明·徐渭《次許口北招集之作》:“鴻留泥上雪,蟲語夏時冰。”
〔難與夏蟲語〕 宋·陸游《道室雜詠》之三:“冰霜難與夏蟲語,晦朔豈容朝菌知。”
〔夏蟲冰〕 清·唐孫華 《早秋雜興》:“世上競趨宵蚋火,人間難語夏蟲冰。”
〔夏蟲疑冰〕 晉·孫綽 《游天臺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
〔疑冰之蟲〕 唐·王維《為干和尚進注仁王經表》:“淺智勝疑冰之蟲,微戒愈溺泥之象。”
上一篇:坐榻無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大旱三年,也忘不了五月十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