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鼉為梁是什么意思
【典源】《竹書紀年》卷下:“ (周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架黿鼉以為梁,遂伐越至于紆。”
【今譯】 傳說周穆王三十七年時興兵東進,到了九江,令江中的黿鼉排列起來成為橋梁,于是渡江伐越。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渡江海架橋梁。
【典形】 乘黿、架黿鼉、梁黿棧鼉、黿梁、黿橋、黿鼉梁、黿鰲力、驅神鰲。
【示例】
〔乘黿〕 南朝梁·江淹《采菱》:“乘黿非逐俗,駕鯉乃懷仙。”
〔架黿鼉〕 南朝梁·江淹《恨賦》:“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
〔梁黿棧鼉〕 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梁黿棧鼉,越險浮深。遠戎皆覲,上靈必臨。”
〔黿梁〕 南朝梁·江淹 《赤虹賦》:“視鳣岫之吐翕,看黿梁之交積。”
〔黿橋〕 北周·庾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內史》:“黿橋浮少海,鵠蓋上中鋒。”
〔黿鼉梁〕 清·丘逢甲《放歌次實甫將別嶺南韻》:“上天誰御蛟龍車?渡海誰駕黿鼉梁?”
上一篇:黃齏三百甕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