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解釋|龍的意思|“龍”字的基本解釋
“龍”字出現得很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把龍字刻寫在甲骨上了。
古人的想象很豐富,其實,“龍”這種動物是不存在的,它是人們構想出來的一種圖騰動物。
傳說人文始祖伏羲氏所領導的部族是以蟒蛇為圖騰的,人們還把這位領袖畫成人頭蛇身像。后來,許多小的部族歸順了他,伏羲氏的蟒蛇圖騰有了變化,它融合了鹿、馬、豬、牛、老鷹、魚等動物特點,創造出了威風凜凜的龍的形象,龍也就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尊崇的圖騰。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龍”字,推斷出“龍”是一種設想中會飛、會爬行的動物。
經過多年發展,當秦始皇統一全中國文字時,甲骨文中的那些龍字被廢棄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篆體的龍字。這個“龍”字還依稀能夠看到龍的影子,再往后發展,無論是隸書的“龍”字,還是楷書的“龍”字,都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今天簡寫的“龍”字,由于刪繁就簡,已經符號化了,由繁體字到簡體字,“龍”的確是騰飛了一大步。
由于“龍”在中國占有特殊的位置,所以,在中國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都能找到與龍有關的事物。
從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中用玉石雕刻的豬龍形玉飾,就能看出“龍”在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古人出于對龍的崇拜,把裝飾物雕刻成龍的形狀,用玉石雕刻“龍”的形象,幾乎每個朝代都有。
在三千年前的商朝人,還把龍澆鑄在青銅器上。古人還把龍澆鑄成坐式銅龍的形象,非常生動逼真,顯示出先人們高超的工藝技巧。他們燒制瓷器的時候,也喜歡以“龍”造型,不少瓷器都帶有“龍”的形象。
中國古建筑物上的雕梁畫棟,也少不了“龍”的形象,無論是山東孔廟門前的龍柱,還是山西大同的九龍壁,都是中國建筑中的精品。
說到龍,還應該提到兩個傳統節日,一個是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再一個節日是正月十五,人們要舞龍慶祝元宵佳節。
有關“龍”的話題還有很多,比如,人們把中國說成“龍的國度”,把萬里長城比喻為“東方巨龍”,把氣勢豪邁、挺拔,生動活潑,形容為“龍騰虎躍”、“龍飛鳳舞”。中國人把“龍”看作中華民族的“吉祥物”??傊凇褒垺钡男蜗罄?,包含著許多美好的、高貴的東西。
上一篇:鼓的解釋|鼓的意思|“鼓”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三的解釋|三的意思|“三”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