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食李是什么意思
【典源】《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后耳有聞,目有見。”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齊人。其兄載為齊卿,食祿萬鐘。仲子以為不義,將妻子適楚,居于於陵,自謂於陵仲子,窮,不茍求不義之食。遭歲饑,乏糧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中李實之蟲者,三咽而食。”
【今譯】 陳仲子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高士。其兄陳載為齊卿,有俸祿萬鐘,仲子認(rèn)為是不義之祿,與妻子遷往楚國,住在於陵,自稱於陵仲子,雖然窮也不隨便求別人的東西吃。趕上饑荒年月,斷糧三日,餓得耳鳴眼花,見井上有李子,已被蠐螬咬了一半,仲子爬過去拾起吃了,三次才咽了下去,然后耳朵才能聽,眼睛才看得見。參見〖灌園逃公卿〗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貧士生活窮困無食。
【典形】 半李、陳仲井、啖螬李、三咽李螬、於陵貧、於陵拾李、分蠐螬。
【示例】
〔半李〕 明·徐渭《哭王丈道中》之一:“一生余骯臟,半李咽蠐螬。”
〔陳仲井〕 清·趙執(zhí)信《鹺使來居院》:“屨隘晏子居,水渫陳仲井。”
〔啖螬李〕 元·耶律楚材《和南質(zhì)張學(xué)士敏之》之三:“人間平地風(fēng)波起,反笑於陵啖螬李。”
〔三咽李螬〕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還敘志》:“退想於陵子,三咽資李螬。”
〔於陵貧〕 清·程先貞《早秋雨中星來舅攜具過訪》:“於陵貧也元非病,鵝炙重勞食灌園。”
〔於陵拾李〕 南朝梁·何遜《聊作百一體》:“靈輒困桑下,於陵拾李螬。”
上一篇:聞韶忘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陳遵投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