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賓
【釋義】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對待賓客一樣。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春秋時代,晉國大夫胥臣奉命出使,路過冀地(今山西河津東北),遇見一人正在田間鋤草,他妻子把午飯送到田頭,恭恭敬敬雙手捧獻給丈夫。
丈夫一本正經地接住,祝禱后進食,婦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收拾餐具辭別丈夫而去。
胥臣十分贊賞,認為夫妻之間尚如此尊敬,如同對待賓客一樣,何況對待別人。他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胥臣于是便停下行走,上前請教姓名,方知原來是朝臣駍芮的兒子駍缺。
駍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被人稱作冀芮,后犯謀逆罪被殺。他的兒子駍缺也被廢為平民,耕種為生,但人們仍習慣稱他為冀缺。
胥臣完成使命回國,這時晉國兩位賢臣狐偃、狐毛相繼去世,晉文公好似失去了左右手,悶悶不樂。
胥臣便向文公推薦駍缺,擔保他才德兼備,如能起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文公卻認為,罪臣的兒子不能重用。
胥臣進言道:“古代堯、舜是賢君,可是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君都是不肖。大禹的父親鯀治水九年不成,被舜處死,可是禹卻把洪水治平,舜便把位傳給禹,使他成為一代圣君。可見賢與不肖并非父子相傳,主公何必記舊惡而拋棄有用之才呢?”
胥臣的一番話說得晉文公五體投地,立即下令任命胥臣為下軍元帥,缺為下軍大夫。
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繼位,晉國在國喪期間遭外族侵犯,缺一馬當先,率軍迎戰,迅速擊潰敵軍,立下頭等戰功。晉襄公嘉獎駍缺,升任他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賞給他。
上一篇:《相提并論》釋義與出處
下一篇:《磨杵成針》釋義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