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相傳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姑且稱他為壽陵少年吧!
話說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水平,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比不上他人:衣服是他人的好,飯菜是他人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他人的優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卻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久而久之,家里人也看不下去了,便勸他把這個壞毛病改一改,但他卻認為家里人管得太多了。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當成耳旁風。天長日久,他竟懷疑自己走路的姿勢來,而且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難看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一個美啊!他一聽,對上了心病,趕緊走上前去,想一探究竟。哪知,那幾個人看見他湊過來,一陣狂笑之后便拂袖而去了。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自然琢磨不出來。于是,這又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忍不住跑到遙遠的邯鄲學人家走路去了。到了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可愛,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持成,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
最后,他非但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反而連原來的走路姿勢都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莊子·秋水》
【故事啟示】 一個人勤于向別人學習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壽陵人那樣,缺乏自信心,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地崇拜和模仿別人,生搬硬套,必將陷入學習的誤區,導致既學不好別人的優點,又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的嚴重后果。
【成語釋義】 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掉了。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
【活用例句】 不管學什么,都不能~,生搬硬套。
【近義】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
【反義】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長
上一篇:《道聽途說》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道聽途說》意思解讀
下一篇:《鄰女窺墻》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鄰女窺墻》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