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
漢朝時有一個名叫楊惲的人,有著非常顯赫的出身。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官拜丞相的楊敞,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千金。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下,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學問淵博。
漢宣帝即位后,楊惲知道了大將霍光謀反的消息,最先向漢宣帝報告,所以,事后被漢宣帝提拔為平通侯,從此在朝廷里嶄露頭角。
當時,朝廷上下都彌漫著一股賄(huì)賂(l ù)、奢(shē)靡(mí)的風氣,朝臣只貪圖榮華富貴,追逐權勢地位,對國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點都不關心,就知道吃喝玩樂。楊惲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頓這些弊病。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勞在身,所以楊惲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與傅長樂(長樂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發生了一場非常不愉快的爭執。
有一次,楊惲聽聞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便說:“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才導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終于亡了國。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長的貉(hé)獸一樣,毫無差別,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
楊惲這番“古與今,如一丘之貉”的話傳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職查辦了。究其原因,便在于他把話說得太絕對,說什么“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一丘之貉,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這話擱在哪個君王面前,也會心中不爽的。
——《漢書·楊惲傳》
【故事啟示】 楊惲著實讓我們領略了一把“言辭”的威力。正所謂“一句話天堂,一句話地獄。”楊惲在朝廷中嶄露頭角,“嘴巴”功不可沒;然而,他被免職查辦,“嘴巴”卻也難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話說得嚴謹一點,為自己辯護得周到一點,終究不是什么壞事情。謹記一句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成語釋義】 常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含譏諷鄙視之意);有時也用來比喻彼此屬于同一種類或層級(具否定意味)。丘,四邊高,中央低的土堆;貉,一種狀似狐貍的野獸。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
【活用例句】 這些搶劫犯、盜竊犯、詐騙犯都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嚴厲打擊。
【近義】 臭味相投、一路貨色
【反義】 良師益友、患難之交
上一篇:鼎足而立的意思,鼎足而立造句
下一篇:《一葉障目》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一葉障目》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