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狡兔三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詞源:《戰國策·齊策四》:“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詞由:戰國時期,齊國國相孟嘗君門下有個食客馮諼。他自告奮勇地為孟嘗君到封邑薛地收債,臨行前,馮諼問孟嘗君:“債收完,買些什么回來?”孟嘗君說:“你看我們家少什么就買什么好了。”到了薛地后,馮諼派手下人要那些應當還債的佃農都帶著券契來對帳。對完帳,馮諼以孟嘗君的名義,宣布這次債務都不收了,賜給大家,并當眾燒掉券契。佃農們高興地振臂高呼萬歲。馮諼返京,孟嘗君很驚奇他怎么辦得這么快,問道:“買什么回來了?”馮諼答道:“你說你家少什么就買什么,我想了想,你家珍寶、狗馬和美人都有的是,所缺少的是‘仁義’。我替你買了‘仁義’了。”孟嘗君急忙問:“怎么買‘仁義’法?”馮諼說:“現在你只有一塊小小的薛地,你不關心那里的人民的疾苦,只想從他們身上得到利益。我個人私下為你決定:把所有債務都給免了,并燒了券契;人民皆呼萬歲,這就是我替你買的‘仁義’。”孟嘗君聽完,并不高興,無可奈何地說:“唉,先生你歇歇去吧!”一年后,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孟嘗君前往薛地居住。孟嘗君尚未到薛地時,當地人民扶老攜幼到百里之外來迎接孟嘗君。這時,坐在車子上的孟嘗君轉過身來對馮諼說:“先生您為我買的‘仁義’,我今天才看到。”馮諼直言道:“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不久馮諼又出謀為孟嘗君“鑿二窟”“鑿三窟”。三窟皆成,馮諼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詞義:狡猾的兔子有三個窩。窟: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躲避災禍。
書證:清薄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妻〕見柴曰:‘汝狡兔三窟,何歸為?’”郭明倫、張重天《冀魯春秋》:“他想施華堂不僅是樂陵的大戶,良田十頃,果樹成林。而且在北平、天津開著布店、茶莊,還是有名的興隆莊的大股東。真是狡兔三窟,左右逢源。”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分明是自己的‘狡兔三窟’之計,南北并進,而卻把李璘作為替罪羊,既廢之而又‘悼之’;分明是自己下令討伐,東西夾攻,而卻斥責皇甫洗的‘擅殺’,既罪三而又‘不宣其罪’。”
上一篇:成語《熙熙攘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狼狽為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