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熙熙攘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
詞源:《史記·貨殖列傳》:“諺曰:‘千金之子, 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天熙熙, 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 萬家之侯, 百室之君, 尚憂患貧, 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詞由: 司馬遷寫《史記》寫到秦漢之間的一些大商人的情況, 很有感慨地說:俗話說的要錢不要命,這不是一句空話啊。這許許多多的商人,為來為去為的是什么呢?只為一個:得利。高興也好, 忙亂也好,就是為利而來、為利而去。那些有千輛兵車的國君, 當了萬戶的王侯, 擁了百家的領土, 都還憂愁貧窮, 何況平民百姓呢?
詞義: 高興的忙亂的混雜在一起。熙熙: 快樂的樣子; 攘攘: 忙亂的情狀。形容人來人往。喧囔紛雜,熱鬧非凡。
書證:《太平御覽》四四九引《周書》:“容容熙熙,皆為利謀;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明·袁宏道《登晴川閣望武昌》:“遙知郁郁蔥蔥地, 只在熙熙攘攘間。”茹志鵑《新當選的團支書》:“共青團員都打扮成去遠足的樣子, 每人提了個提包, 有的是掛包, 熙熙攘攘的會集在廠里的球場上。”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然而他那番話,還在我耳旁作怪地嗡嗡地響; 我又恍惚覺得他的身體放大了, 很頑強地站在我面前, 擋住我的去路; 又看見他幻化為數千百, 在人叢里亂鉆, 終于我看見街上熙熙攘攘往來的, 都是他的化身了, 而張牙舞爪的吃人的怪獸卻高踞在他們的頭上獰笑!”
上一篇:成語《洛陽紙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狡兔三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