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日之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日之長:yī rì zhī zhǎng
詞源: 《論語·先進》:“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 則何以哉。’”
詞由: 有一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 一同坐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人各有志, 你們不肯說出來, 大約是因為我的年齡比你們大的緣故吧! 但是, 各人的志向, 盡可明說, 斷不可因我的年歲大而不好意思說。我聽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們, 起用你們, 你們拿什么才學去為他效勞呢?”于是, 子路第一個說了自己的志向, 接著發言的是冉有、公西華。曾皙最后一個發言,他說:“他們三人都有用世之才, 都有政治抱負, 我的志向與他們不同。我的愿望是: 暮春三月, 單衣已經做成, 帶上五六個成年的人,再加六七個年齡小一點的, 到魯國南城邊沂水中去洗澡, 再到祭天求雨的舞雩壇上去乘涼, 彼此唱著歌兒一同回去。”孔子聽到這兒, 大喊一聲, 慨嘆說:“曾皙的志向和我一樣。”
詞義: 比他人的年齡大一點兒。亦表示判斷和處理事情有相當的能力。
書證: 《梁書·武陵王紀傳》:“吾年為一日之長, 屬有平亂之功。”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老先生大位, 公子高才, 我老拙無能, 豈堪為一日之長?”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白莽作<孩兒塔>序》:“這《孩兒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現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
上一篇:成語《一家之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日千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