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望而生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望而生威:wàng ér shēng wèi
詞源: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 尊其瞻視, 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詞由: 孔子有個學(xué)生叫子張, 他胸懷做官為政的志向。一次, 子張問老師說:“怎樣就可以做官為政了呢?”孔子回答道:“具備五條優(yōu)點,屏棄四條缺點, 就可以做官行政了。子張頗有興趣地追問:“請問老師, 是哪五大優(yōu)點呢?”孔子慢條斯理地說:“第一,給予別人恩惠,卻不破費錢財; 第二,使眾人付出勞動,卻不招來怨恨; 第三,有某種嗜好,卻不貪心; 第四, 心胸寬闊, 卻不失之驕矜; 第五, 容貌威嚴(yán), 卻不失之猛厲。”子張不解地問:“大凡給別人恩惠, 都得破費一點錢財, 怎樣才能惠而不費呢?”孔子笑笑說:“老百姓本來有應(yīng)該得到的利益,只要設(shè)法幫助他們?nèi)サ玫健_@不是給了他們恩惠, 又不必花費自己的錢財嗎?百姓理應(yīng)為國家效勞,只要選在他們可以效勞的時機(jī), 就不會引起他們的怨恨。……君子衣冠端正,儼然道貌, 使人望見, 便生敬畏,這不是氣象威嚴(yán), 又不給人猛厲之感嗎?”子張又提出要老師具體說說應(yīng)屏棄哪四條缺點。孔子嚴(yán)肅地說:“第一是殘酷,不先教育, 有了罪就殺; 第二是暴躁,不先戒飭,要人頃刻成功; 第三是昏庸, 號令不當(dāng);第四是吝嗇, 該獎不賞。”
詞義: 使人望見, 便生畏懼。畏:害怕, 恐懼。
書證: 清·吳趼人《痛史·敘》:“卷帙浩繁, 望而生畏。” 茅盾《鼓吹集》:“這樣的辦法,顯然是不能服人的, 而且有些批評的態(tài)度十分粗暴, 又使人望而生畏。” 老舍《我怎么寫 〈春華秋實〉劇本》:“再去回顧那么多資料,我就會望而生畏,沒有膽量去寫這么大的題目了。”馬識途《最有辦法的人》:“一想起馮書記的面孔,就覺著這個人不簡單。眉宇之間, 一股叫人望而生畏的正氣。”
上一篇:成語《望洋興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楚囚對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