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起源于漢代,因為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又稱“乞巧節”。所謂的乞巧,就是年輕少女在院子里陳設瓜果,向天上的織女祈禱能提高自己刺繡縫紉的技巧。
傳說早在天上的時候,織女和牽牛就已經情投意合。可是,天庭不允許男女神仙談戀愛。他們犯了天規,自然要受罰,因為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手下留情,只是將牽牛貶下了凡間。
織女留在天上,每天不停地織著云彩。自從牽牛被貶下凡之后,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
有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到人間的碧蓮池游玩。王母心情不錯,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非常苦悶,便又向王母求情,希望讓織女一起前去散散心。王母也心疼自己的孫女,便同意了,但一再叮囑她們要早去早回。
牽牛下凡后,投胎在一戶農民家中,取名牛郎。后來父母過世,哥嫂就要和他分家,只給了他一頭老牛和一輛破車。從此,牛郎就和那頭老牛相依為命。但是,牛郎并不知道,那頭老牛本來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為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被貶下了凡間。
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起了話:“牛郎,今天你到碧蓮池去,那兒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衣服藏起來,它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居然會說話,又驚訝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叢里,等候仙女們的降臨。
不一會兒,天上果然飛下了幾位仙女,她們翩翩飄下來,一個個脫下衣裳,縱身躍入水里,愉快地洗起澡來。牛郎馬上從蘆葦叢里跑出來,拿走了那件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連忙手忙腳亂地穿上衣服,像小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那位找不到衣服的仙女,還在那里著急。這位仙女正是織女,她見自己的衣服被一個小伙子搶走,又羞又急。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你要是答應做我的妻子,我就把衣服還給你。”織女仔細一看,發現牛郎便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
兩人成親后,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幸福美滿。不久之后,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地,王母知道了他們結婚的消息,頓時勃然大怒,馬上派天兵天將將織女捉回天庭問罪。
巧的是,牛郎家的那頭老牛正好死了。按照老牛臨終的吩咐,牛郎將牛皮剝下來,好好埋葬了老牛。這一天,牛郎剛下地干活,突然間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來到牛郎家里不容分說,押著織女便飛上了天。
牛郎回家后不見織女,想起老牛的囑咐,便將兒女放在籮筐里,披上牛皮。頓時,牛皮帶著他緩緩向天空飛去。
織女哭得肝腸寸斷,被天將押著往天庭飛去。忽然,后面傳來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丈夫披著牛皮挑著兩個兒女趕來了。織女看見可愛的兒女,眼淚就下來了,孩子們也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織女了,就在這時,王母駕著云趕來了,她拔下頭上的金簪,在他們中間一劃。剎那間,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將他們分開了。
織女望著對岸的丈夫和兒女,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們也哭得死去活來,連站在一旁觀望的神仙們都覺得心酸。王母看到這一切,也被他們堅貞的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的七月初七,讓他們在鵲橋上相會。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每年七月初七,成群結隊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一家終于團聚了!
傳說每年的這一天晚上,如果站在葡萄架下靜靜聆聽,隱約能聽到天空里仙樂齊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于是姑娘們紛紛來到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邊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并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后來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夕節。
上一篇:高跟鞋和雨衣的發明
下一篇:《三潭印月》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