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jiāng yù qǔ zhī bì xiān yú zhī
詞源:《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韓非子·說林》:“《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詞由:春秋末期的晉國,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是趙、魏、韓、智、范、中行六家。他們都是卿大夫職位,各自都擁有武裝軍隊,權勢實力都超過奴隸主貴族,連國君也被控制。六家之間常發生爭權奪利的兼并。范、中行先后被四家瓜分。接著智伯向魏宣子提出領土要求。魏宣子即當拒絕,可是他的謀士任章卻向魏宣子獻計說:“請不要正面拒絕智伯,不妨滿足他的要求。等他嘗到甜頭,一定會驕傲起來,更加貪得無厭四處伸手。到那時其他大夫必然會不滿, 從而使各家聯合。這樣你們幾家兵力, 收拾一個孤立而又驕傲輕敵的智伯, 試想他的性命還保得住嗎?”任章又說:“《周書》上不是有這樣幾句嗎:‘將欲敗之, 必姑輔之; 將欲取之, 必姑與之’。(意思是: 將要打敗他, 必須姑且幫助他; 將要奪取他, 必須姑且給與他。)所以你必須姑且給與他土地。”魏宣子照任章的話辦理, 結果智伯被三家所滅, 魏宣子不但收回了劃去的土地, 還分得了更多的土地。
詞義: 打算想要他什么東西, 必須先給他一些什么東西。將欲:打算。與: 給予。
書證:魯迅《三閑集·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其實所斷定的先兩回的我的‘正直’, 也還是死了已經兩千多年了的老頭子老聃先師的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戰略。”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 常有這樣的情形, 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 這是 ‘將欲取之, 必先與之’的原則。”
上一篇:成語《寡不敵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尸位素餐》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